分析人士称中企投资美国应入乡随俗
欲成绩大事,天时、地利、人和3者缺一不可。伴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打算在美国当"黄皮肤老板",但也有很多企业遭受曲折。31团体在美国收购风电场项目的官司还没有盖棺定论,但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9月高调发布命令称该收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凸显收购美国企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剔除31、华为等由于政治化因素而遭受挫折的案例,要看到在大局上,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和日本等在美国扎根多年的"黄皮肤老板"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 紧密跟踪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美国罗迪厄姆咨询团体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海外投资总额将从当前的4000亿美元增至1万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流向发达经济体,对美投资空间广阔;从2000年至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美收购、"绿地"投资等各类投资总计650宗,投资总额25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房地产、消费品等领域;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美雇员人数到达3.2万人,远超过5年前的1万人,不过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大致相当于日本企业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和美资企业在中国约180万的雇员更是相去甚远。 美国幅员辽阔、劳动力基础好、法制健全、资源天赋和基础设施出色,这些都是投资美国的"磁铁"。但美国也有其独特的政经生态周期,因此做好投资作业并入乡随俗实属必要。在美投资企业需要顺美国政经生态周期做事,避免逆周期行事。"弱党能人"和驴象两党轮番执政造成的官员频繁"旋转门"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特点,这使得大量的游说团体得以存在。 回顾这些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遭受挫折的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华为收购3Com等案例,除由于涉足能源、电信等敏感行业之外,也是由于这些投资主要是收购吞并案,而非给当地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的"绿地"投资。在全美失业率仍然高达7.6的当前,创造就业是美国各级政府的核心关心。在美国游说并不是有钱就能大功告成,而是需要触及特定选民群体以造成话题效应,"影响当地100人就业"就是最好的游说公关理由。虽然美国的人力本钱是中国的8倍以上,但人力本钱在制造业总成本不足10。而美国便宜的电力、汽油等能源本钱和接近客户国节省的运输成本,再加上某些工业产品可能要承担的高额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等法规本钱,销售对象国是美国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值得推敲在美设厂来节省开支。 曾帮助河南金龙精密铜管团体的工厂在阿拉巴马州成功选址落户的3叶团体行政总裁郑礼明指出,中国企业需要思考为何"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甚嚣尘上,而2三十年前一样热炒的"日本威胁论"的分贝已下落。一个重要缘由是由于日本企业已在美国具有约80万雇员,从而在美国各地构成广泛的利益代言群体,与很多当地社区构成了血肉联系,也即得到了美国的人和。 在国内就业岗位紧缺和奥巴马政府喊出"再制造业"口号的同时,美国近年来频繁对中国挥动贸易救济大棒。2010年10月美国国医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河南金龙由中国和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无缝精炼铜管分别被征收11.25和26.03的反倾销税。 为了吸引金龙的工厂落户,美国阿拉巴马州托马斯维尔市市长谢尔登·戴带队做当地两位联邦参议员和联邦政府的疏通工作。在裁定出炉以后冲销联邦反倾销税的阻力过大,但在2011年3月金龙签署在阿拉巴马州投资1亿美元设厂的协议后仅三个月,阿拉巴马州议会就通过了给金龙量身定做的《阿拉巴马关税信誉法案》,外资企业只要满足在阿拉巴马州直接投资制造、仓储等行业超过1亿美元、创造1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可以出示向美国海关缴纳的反倾销税凭证,向州政府申请等额的企业减税指标。美国历史上罕见的这1法案具有风向标意义,其他邻近的州很关心此法案并推敲是否是出台类似法案来吸引中国投资设厂。这就是走美国地方线路将美国资源盘活,从而美国地方经济和中国企业得到共赢的经典案例。 谢尔登·戴向笔者慎重地表示:"当地为了吸引中国企业落户,还将不吝惜任何努力。"产品销往美国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当认真思考这条绿色之路,通过精心选医治白癜风专家址,既要占据美国这1大市场,又要保证不能赔本赚吆喝,在"中国制造"换个商标变成"美国制造"的同时,妙用美国资源让美国人来帮中国企业买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sybj/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