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疾控中心从陆正云的血样中检测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
9月19日,陆正云的儿子许斌告诉澎湃新闻,8月19日,医院ICU病房主任刘宝前来为母亲会诊时曾指出,“是因蜱虫叮咬导致感染了布尼亚病毒”。
枞阳县疾控中心防疫科何姓科长向澎湃新闻表示,“布尼亚病毒是确诊了的,可能是在野外干活被蜱虫叮咬了,蜱虫身上带有布尼亚病毒”。
何姓科长表示,虽然该县疾控中心没有对陆正云是否因蜱虫叮咬感染布尼亚病毒做进一步调查,但是其病情符合被蜱虫叮咬后出现感染的症状,“省医院刘宝主任发现,她左手腕有被叮咬的结痂”。
9月20日,何姓科长告诉澎湃新闻,检测报告显示抗体呈阳性意味着感染了或曾感染布尼亚病毒,“有些人可能没发病,或者现在已经不感染了”。他称,陆正云所在的村组另有30人做了血检,目前发现3例感染。
他还向澎湃新闻表示,陆正云发病后去世属于小概率事件,在目前已知的3例感染病例中,有一人发病,另两人未发病。
一村民发烧四天病情恶化,十天后去世
有研究表明,布尼亚病毒科包括五个种属,多个成员,大部分能够感染动物和人类;病毒主要由节肢动物传播,也可由啮齿类动物传播。而上述新布尼亚病毒即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许斌告诉澎湃新闻,母亲陆正云从8月10日起出现高烧不退、轻微腹泻的症状,8月14日病情突然恶化,“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从前一天的95,掉到56”,当天下午,医院医院感染科。
医院出具的出院记录显示,该院8月14日对陆正云的入院诊断为重症感染,DIC,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坏死性筋膜炎(左上肢),骨髓膜室综合征。
医院出具的出院记录显示了陆正云的病情,8月20日凌晨2时许,陆正云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
在8月18日中午前,陆正云还能和儿子做简单交流,“说话有些没力气,但还能认出我们来”。据许斌介绍,8月18日中午后,母亲精神开始涣散,“叫她都不睬你”,随后转入ICU病房治疗。
8月19日,陆正云的左上肢开始出现肿胀,“肿得得有右手两倍大,还有水泡”。许斌称,医院ICU病房主任刘宝了解陆正云病情后,还在其左手腕发现了一结痂处,对家属表示,“基本能确定是蜱虫叮咬引发的了”。
8月19日下午3点到5点间,经手足外科会诊急诊后,陆正云进行了切开引流术。“做完手术的那个晚上最漫长了,医生说能扛过来就好”,许斌说。
然而,陆正云没有扛过来。8月20日凌晨2时许,陆正云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许斌连夜叫了小车将母亲接回家,“到家后,凌晨五点十二,就过世了”。
为了弄清母亲去世的原因,许斌于8月22日返回医院将母亲的血样取出,并送往安庆市疾控中心做检测,“人走了怎么也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没的”。
8月23日,安庆市疾控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从陆正云的血样中检测到发热板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
澎湃新闻注意到,年11月发表于《病毒学报》的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表达研究》一文指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新布尼亚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
9月19日晚,首都医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吴昊教授告诉澎湃新闻,陆正云感染的发热板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新布尼亚病毒有1%的生命危险,“这种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就存在,通过蜱虫虫媒传到人,一般病情比较轻,本来的布尼亚病毒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有生命危险,但新的布尼亚病毒就比较重”。
另有三名亲属感染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造成的恐慌在新楼村村民心中挥之不去。参加了陆正云葬礼的亲友中,有三人被检测出感染了布尼亚病毒。
8月30日,许斌的小婶婶姚腊梅同样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跟我母亲的情况一样,当时我们就很重视了”。医院进行治疗,9月2日安徽省疾控中心的检验报告称姚腊梅的布尼亚病毒抗体呈阳性,即已感染布尼亚病毒。
随后,前来参加陆正云葬礼的30多名亲友均前往各自所在地疾控中心做了血检。
据许斌介绍,截至9月18日,已经发现另外两人感染布尼亚病毒,“是我的表弟媳和我的三爷”。许斌补充说,三爷许支银的检测结果是9月18日安徽省疾控中心电话告知的,目前还没拿到检测报告。
许斌另外向澎湃新闻提供了一份安徽省疾控中心于9月6日出具的编号为“微疾W”的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送检的13份血清分属13人,其中,10号张娟娥的布尼亚病毒抗体均呈阳性。许斌称,张娟娥是其表弟媳。
“(我们)咨询过专家,专家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感染,人和人之间会不会传染”,许斌称村里因为此事人心惶惶。
对此,吴昊教授告诉澎湃新闻,“必须要蜱虫(为媒介),不存在人与人间传染的可能性”。
吴昊指出,从理论上讲,人和人间从分泌物是可以传染的,但目前来说国内没有案例,“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比如粪便传播,一般要特别密切的接触”。
枞阳县疾控中心防疫科何姓科长则表示,感染布尼亚病毒后发病、发病后病情严重都属于小概率事件,“感染布尼亚病毒,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发病,就算是(抗体检测呈)阳性,发病的概率也很小,如果是阴性,证明没有被感染,是安全的”。“除了姚腊梅发病了,其他两人张娟娥和许支银都没发病。”
何姓科长表示,县疾控中心也曾致电安徽省疾控询问许支银的检测结果,得到抗体呈阳性的回复,“不过报告确实还没拿到”。
此外,据该何姓科长介绍,9月3日下午,枞阳县开发区有关领导会同县疾控中心前往新楼村进行有关蜱虫危害及防治的科普,“把村民聚集起来,讲解了一下,我也去了现场”。
百科知识与防御
草爬子学名蜱虫,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是东北地区常见一种吸血虫,虽无翅不会飞,但在草木间爬行迅速。草爬子体型像常见的瓢虫,但吸饱血后,虫体可胀大倍变成蜘蛛大小。草爬子是有毒的一种吸血虫。,很多人被咬后都没有感觉。所以草爬子血液中应该有类似麻醉剂的东西。
你能相信吗?小小蜱虫竟然与塔兰图拉毒蜘蛛、吸血蝙蝠、眼镜蛇、大白鲨一起名列“世界十大恐怖动物”,排名第八!
年诸城一小伙被蜱虫咬,偏方治疗险些截肢。
我们也经常会在动物身上看到蜱虫
草爬子学名蜱虫,是新疆地区常见的一种吸血虫,虽无翅不会飞,但在草木间爬行迅速。
草爬子体型像常见的瓢虫,但吸饱血后,虫体可胀大倍变成蜘蛛大小。草爬子是有毒的一种吸血虫。很多人被咬后都没有感觉。所以草爬子血液中应该有类似麻醉剂的东西。
现在已进入蜱虫繁殖期,如果不小心被咬,正确处理方法是如果刚咬没超过一天应该是用烟头烫,有一种方法:可用酒精涂在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几分后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草爬子。
如果超过一天草爬子头部已经钻进肉里,正确的方法是用手在草爬子周围肌肉慢慢弹,将草爬子身体慢慢弹出来。一般草爬子的头部不会出来,因为头部有三个倒钩刺,勾在肉里,所以要用镍子等把头部取出来。一定要确保把头部取出来!!!不能大意。
同时不能自行强制拔除,草爬子的头部会留在肉中,分泌大量的神经毒素.“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电视播出有两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当然如果草爬子已经钻在肉里,无法弹出来,医院动手术取出来!!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五、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他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蜱螫伤临床特点: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特别提醒
遛狗人:在郊外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钓鱼人:尤其是野钓者,要扎紧裤管。
野游人: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
在夏秋季节应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如要进入此类地区,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将裤腿扎紧或塞入鞋袜中,穿浅色衣服便于检查是否有蜱附着,表面光滑的衣物,蜱不易附着,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
另外特别提醒:野外游玩时如感觉身体发痒或有小虫爬动,立即检查。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网络
分享是一种美德、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sybj/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