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准“病”,下好“药”,促“亲历”
——管建刚《一件童年的趣事》作后讲评课实录与赏析
执教:江苏省吴江小学 管建刚
赏析: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国才
一、欣赏1.欣赏题目
师:这些同学,除了你们的作文有精彩之处,还因为你们的名字起得很棒。将来成了作家,不用换笔名,那像我,管建刚,怎么听都不像作家。你听说过有管建刚这个作家吗?
生:没有。[众笑]
师:妈妈生了你,一家人就为你的名字忙开了。——你写的作文,就是你生下的一个孩子。你要为你的作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次作文写一件童年的事,不少同学的作文题目叫“童年趣事”、“童年的事”,我不喜欢,我喜欢的题目——[幻灯出示,生读,下同]
《喝狗奶》——陈炜泽
《踩影子》——窦茹韵
《增肥》——杜怡琦
《虫虫恐惧症》——田雪嫣
《打草惊蛇》——陈锐
《瞧,我们就是这样玩的》——单若水
《都是嫉妒惹的祸》——徐沁雯
《且看猫有九条命》——章若茗
师:这样的题目,使作文有了一个好名字。记住,要为你的“作文宝宝”起一个好名字。
点评:记住管老师的两句话:“你写的作文,就是你生下的一个孩子。”“要为你的‘作文宝宝’起一个好名字。”——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管老师这么说就这么想、这么想就这么做。这是习作教学的先进理念,是尊重学生的具体化,也是让学生写好作文的“法宝”。
2.欣赏句子
★我太瘦了,穿上去的衣服根本不像是衣服,而像是马戏团里面的小丑。——杜怡琦师[生笑]:杜怡琦在哪里?还好,不太瘦。别怕,这是个“瘦时代”,怕肥不怕瘦。[众笑]
★我的表情突然冻注了,一阵大喊响彻云霄:“爷爷,爷爷,SOS!紧急求助,快来!”——林佳程★我跑过去一看,喜呆了:哇,!一群可爱的小鸡!——林佳程师:我喜欢这两句话,只为每个句子里那个划线的词。读。这两个词,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具有现代感。一些同学的文字和我小时候的一个样,我不喜欢。21世纪就该用21世纪的语言。一些同学的语言和我这个中年人的话差不多,我不喜欢,12岁就该说12岁的话,12岁就该讲12岁的故事。
点评
管老师强调“现代气息”“现代感”,我赞同。但是,要对“现代感”做一些考量,不是一味地引用“网络词汇”就叫“现代感”(或“时代感”),恰恰相反,老师要对学生的“网络词汇”保持警惕,要给予学生——特别是“可爱”的初学书面语的小学正确引导。且不说“纯洁汉语言”,就是每年高考作文都允许网络词汇,再则,小学生“涉世”不深,难辨良莠,最听老师的话,更何况,也不是“网络词汇”就更有什么表现力。比如,上例中,“我的表情突然冻住了”的“冻住”一词,怎么没有“现代感”、怎么就比“SOS”“喜呆”差?
★我腹背受敌,四面楚歌,自然以失败而告终。——严恪珺★又来了一声“咕咚”,我努力地听,奋力地找,还是一无所获。——陈航宇师:划线部分,再读。划线部分,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有节奏感的句子,是美的。请看——
★我们观赏了平时早有耳闻,却未曾见过的动物:鳄鱼、猴子、大象、羊……我们还做了许多平时期盼已久的事:拿草喂了羊,骑了大象……
师:“平时期盼已久”,后面少了点字,没了节奏感,你会加吗?
师[学生答不上来]:需要SOS吗?[生笑]
生:要。
师:平时期盼已久,却……
生:平时期盼已久,却未成做过的。
师:“动物”是两个字,“事”一个字,怎么改?
生:改成“事情”。[生读改后的句子。]
师:这一改,朗朗上口,有节奏感。语言要有节奏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改的,炼的,正如贾岛说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点评:管老师要求学生的语言“有节奏感”,超标了。在这里,与其用“节奏感”不如用“双声词”。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餐”字不会写。反正餐巾纸和卫生巾差不多。我刚要下笔,想起好像有人说过“面巾纸”,到底写哪个呢?面巾纸?“卫生巾”?一番纠结后,我凭着自己的第六感觉这样写:在庆春广场上,可以看见许多“卫生巾”。——缪王钦[众人大笑]师:由缪王钦的这段话,我发现了一个写作的真理:你的任何一次尴尬、差错,都可以写成一篇绝好的作文。这就是好的作文素材,哪怕“庆春广场上,可以看见许多卫生巾”。[众大笑]
★这一天,小狗们又喝奶了。看着看着,我的口水又流了下来,渐渐地,渐渐地,我的想象之门被打开了:这狗奶,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喝了以后,可以变成迪迦奥特曼,能打败邪恶的怪兽……看啊看,我挡不住诱惑了,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喝狗奶!
待狗妈妈睡者了,我立刻向狗妈妈靠近,忍着臭味,我张大嘴巴准备喝狗奶……——《喝狗奶》/陈炜泽
(众人大笑)师:写作,你要有一种感觉,我这样写,读的人会笑,会感兴趣。——这就是读者意识。
点评
小学生的习作中蕴藏着许多超常“语言智慧”,管老师不仅善于发现、更善于赏析和推广。小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彩的,都值得尊重。
二、诊“病”师:看大家的作文,我发现徐沁雯和金如佳都在作文后写“检查两遍”,请问你们都检查了什么?
生;检查错别字,有没有漏标点。
师:不错。但是,仅仅改这点是不够的。今天我教你们三招。
1.“心想”病
●我一看他的发型,就像电视上的发型设计师剪的,我心想,要是我有这样的发型,那就太好了。
●忽然,奶奶出来了,说:“我出去买菜了。”我想,哈哈,奶奶出去了,我可一定大胆地尝了。
师[请一生读]:通不通?
生:通。
师:它是通的,却是有“病”的。[师划去“我心想”和“我想”]你再读。
生:感觉更通顺了。
师:对,这叫更通、更顺,这就简洁、利索,干净。——这是一个“病”[板书:“我想”病。],一起读。[众大笑]这个病,会变异。你认得出吗?
●我很生气,心想,他们怎么这样,出去也不带我。
●大人们听见了,纷纷赶来,把哥哥大骂了一顿。我也不哭了,心想:嘻嘻,谁让你踢我,活该。
生:删除“心想”。
师:对。干嘛要写“心想”“我想”呢?你写动作,会不会写“我动作”;你写表情,会不会写“我表情”?[众大笑]我看那是“我毛病”。[众大笑]——它还会变。
●这下我有点害怕了想:这粉搓不出来泡泡……
●这第三省“咕咚”,没让我再说什么,只是心里想:作为一个爸爸口中的堂堂小男子汉,怎么会退缩?
生:第一句删去“想”。
生:第二句删去“只是心里想”。
师:这是一个病,读[生读“我想”病,笑。]——金如佳,知道怎么改文章了吗?
生:知道了。
点评
管老师讲评课,很幽默。幽默是大智慧。幽默的人大家都喜欢,幽默的课大家都喜欢,小学生也不例外。你看,管老师把一个司空见惯的“赘语”(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定义为“‘心想’病”,深入人心。这应该是习作以及习作讲评课“好玩”之一。
2.“重复”病
●我和小伙伴打算先去堆一个雪人。堆雪人是一件十分费力气的事,先堆那个雪人的身子。我们先找了一块超大的雪地,每人分到一块……(《童年趣事》)●我们刚到,他们也刚开始包汤圆。我们急忙入座,向快点儿开始包汤圆。
我天生好动,早已等得不耐烦了,问阿姨:“我可以开始了吗?”
我搓完马上那个开始皱眉头了……
阿姨就开始揭示后面的步骤了……(《闹元宵·包汤圆》)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第一句里全是“先”。
生:第二篇里有很多“开始”?
师:那是什么病?
生:是“先”病。
师:还有“开始”呀。
生:“先开始”病。[众笑]
师:惯性的力量真是可怕。[众笑]
生:是“重复”病。
师:对。这样的病例还有——
●我和老妈也大力支持,因为毕竟老爸的厨艺还是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我只听说过咖啡,还没有尝过这种“传说”中的食品呢。
因为不喜欢阴森森的环境,我选择了一个靠窗的,比较亮的位置坐了下来。(《咖啡馆之旅》)
●我新奇得很,便央求妈妈让我玩一会。
我便满屋子追泡泡,不料脚底一滑,把盆里的水洒了一地。妈妈走过来瞪了我一眼说:“小鬼。”便不准让我再玩了。
我玩了一会玩具,便觉得无聊透顶。(《水泡泡》)
●我坐在亭子里面吃早饭。突然,我看见有一些小鱼和小虾…………突然之间,下起雨来了……等雨下完了,正好是中午,空气特别清晰,我突然之间想去坐船了……——高同学(《童年趣事》)●它吃完了以后,还想吃,于是就站在我的面前,用那圆溜溜、黑乎乎的眼睛望着我。于是我蹲了下去,看着它说:“……”于是我又帮它买了一碗苹果……(《游园趣事》)师:这样的“病”,在我们班叫“老年痴呆症”,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笑]
生:老年痴呆的人才会前面说过了,后面忘了,罗嗦个不停。
师:后来我们又发现,作者都还小,不恰当,改名为“少年痴呆症”。[众大笑]——我们试着帮他们治疗“少年痴呆症”。下治《游园趣事》的病。
生:删除其中的两个“于是”。
师:删除不必要的,是一个治疗的方法。再治《水泡泡》的病。
生:删除第一、第二、第四个“便”,第三个可以留着。
师:如果我一定要删除呢?[生迷惘]看来,又要SOS啦。看我的——妈妈走过来瞪了我一眼说:“小鬼,不准再玩了。”
师:一个意思,可以有10种、20种表达,你不要在一根藤上吊死。——徐沁雯,现在知道怎么改作文了吗?生点头。
●开学第一天,自然教室里有好多好多的新书,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本子,周老师叫了好多好多的同学去搬新书和新本子。生:里面有很多“好多好多”,重复。
师:不,这不是重复,这是强调,强调第一天看到很多很多的书。到底是罗嗦,还是强调,你要有眼光,要能看出是狗屎,还是黄金。有一个法则:如果你是有意用的,那就是好,如果你胡乱写上的,没考虑的,那往往是罗嗦。
点评
此环节,最为可贵的是:让学生开动脑子,克服“惯性”。前面几个例子都是“‘重复’病”,唯有最后一例“好多好多”不是“病”——不仅不是病,还是“黄金”,为什么?让学生思考、琢磨、玩味。
三、治“病”1.病例
师:请你给下面的开头打分。
●童年就如同一杯珍藏千年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现在,我愿意取出一些,和大家一起“品尝”我的童年。生:。
师:你也不给自己留点余地,下面有更好的。怎么办?[生笑]
●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中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小鱼。每一条鱼都装载了一个有趣又美妙的故事。现在,我愿钓上一条又大有肥的鱼,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大家一起分享,让大家一起走进我的童年。生:95分。
●童年是一个漂流瓶,它装载着我许多美好的原意。童年是一本日记本,它记录着我许多难忘的回忆。翻开一页日记,取出一个回忆,让你和我一起分享。生:95分。
师:想知道我对这几个开头的打分吗?
生:想。
师:不急。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找开头。
点评:这是学生的“原有水平”,老师如何在学生原有水平上让学生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眼”力?先扬后抑,引人入胜。
师:给《增肥》找个开头。
生:第二个。
师:给《踩影子》配开头。
生:第三个。
师:给《打草惊蛇》配开头
生:第二个。
师:给《钓鱼》找个开头。
生:第一个。
师:给《喝狗奶》找个开头。
生:第一个。
师:给《童年趣事》找开头。
生:随便哪个都可以。
师:不管什么作文,总能配上去的开头,那叫“套话”,那是作文的大忌!我打0分。[生大惊]——那还便宜了你们[生更惊讶]我们班上,那要倒扣分。[众笑]
点评
给习作题目“配”个开头——妙!可谓治顽症得下“猛药”!这味“猛药”不纯是老师下的,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师:像这样的开头,这次作文有32个——
●童年就像一个五味瓶,里面有酸甜苦辣咸;童年还像一片绚丽的星空,挂着许许多多童年的趣事。现在,我小心翼翼地摘下几颗童年的星星,让大家一起走进我的童年,一起欣赏我的童年。●童年是一颗海洋里的明珠,使我的人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的光芒;童年是天边的一条条彩虹,照出了我多彩的人生……童年时美好的、快乐的、无邪的、幼稚的……我今天从中取出一件有趣的事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童年的快乐。●童年,就像一串水晶项链,它由许许多多闪亮的水晶珠子串成。现在,我愿取出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与大家一起分享里面的故事。师:这样的开头,看起来很美,很有诗意,其实它病了,病得还不轻,叫“套话”病。那不是作文,那是作业。你以为作文和作业是一回事,那你OUT了。
点评
我最欣赏管老师的“作文不是作业”,最认可“套话”病“病得还不轻”——岂止“病得不轻”,简直就是“癌症”!当然,这样的开头,如果是“第一个”,则是“天才”(套用一下),“第二个”就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然而,学生习作中这样的话岂止“第二个”“第三个”?更为可悲的是,这样的开头——都得高分!
2.正例
师:由此,我特别欣赏下面的开头——
★从小,我的胆子就特别大,两三岁,到动物园去玩,一见老虎就特别兴奋。再大点,去游乐场,连妈妈和哥哥都不敢玩得海盗船、过山车、跳楼机,都是我的最爱。——《虫虫恐惧症》/田雪嫣师:这样的开头能用在《踩影子》上吗?能用在《喝狗奶》上吗?
生:不能。
★猫,一种可爱的动物,它有许多种。白的猫代表单纯、纯净;黑的猫,好像会魔法似的;虎皮猫,像一只小老虎……——《且看猫有九条命》/章若茗师:这样的开头能用在《踩影子》上吗?能用在《喝狗奶》上吗?
生:不能。
师:这样的开头,才叫“开头”。你看,我们课文中的开头——
★《师恩难忘》开头: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师:照你们的写法,要先来一段:“童年就如同一杯珍藏千年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现在,我愿意取出一些……”[众笑]
★《童年的发现》开头: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师:照你们的写法,要先来一段:“童年,就像一串水晶项链,它由许许多多闪亮的水晶珠子串成……”[众笑]
点评:管老师的高明在于:有破有立,先破后立,而且,让学生自己“破”自己“立”。
3.治病
师:怎么办?很简单。删!
●童年,就像一串水晶项链,它由许许多多闪亮的水晶珠子串成。现在,我愿取出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与大家一起分享里面的故事。(删除)
我从小就不喜欢上幼儿园,第一次去还是眼泪、鼻涕一起流着被大人拖去的,上幼儿园不自由,犯了错误还要受到批评。
●童年是一个漂流瓶,它装载着我许多美好的原意。童年是一本日记本,它记录着我许多难忘的回忆。翻开一页日记,取出一个回忆,让你和我一起分享。(删除)
今年元宵节是妹妹十岁生日。我乘兴而去,给妹妹庆祝生日。到了酒店门口,我左顾右盼,寻找着舅舅……
师:“今年元宵节是妹妹十岁生日。我乘兴而去……”,多简洁的开头?!
师:金如佳,现在知道怎么改作文了吧?
生:点头。
点评:当然,学生“知道”怎么改作文还不行,一定要让学生练习。以“知道”指导练习,在“练习”中悟得知道。相对而言,“知道”容易,实施难。重要的“道”不仅要在老师“眼皮子”底下“知”,更要在老师“眼皮子”底子“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否则,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4.“结尾”病
师:“开头病”,必然带来“结尾病”。你看——
●童年,没有烦恼,也没有什么忧虑,我真想再回到童年,让所有苦恼,都不复存在。
●童年,没有烦恼,也没有忧虑,我真想再回到童年,让所有苦恼,都不复存在……
●童年似一片彩云,我真希望这片彩云飘得慢些,让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多逗留一会儿。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伤心,童年是开心的,童年是有趣的,我的童年也是傻傻的!我想再次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啊,快乐的童年,让我难以忘怀的童年!
●童年如此美妙,童年如此快乐,我难以忘怀我的童年。
●童年!一个多令人向往的童年啊!在童年里,我们是那样自由自在,那样快乐,啊,童年……
●童年,美好的童年,令人快乐的童年,着就是我的童年趣事,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童年。
师:怎么治“结尾病”,你回去琢磨一下,一定能明白。——金如佳,徐沁雯,回去,你们把作文发还给大家,大家看一看自己的作文,有没有[生读:“我想”病、“重复”病、“套话”病]。
师:有一句话,我愿意说一百遍,一万遍:作文是写出来的,写作文的能力是改出来的。[生和老师一起念,背出来。]下课。
点评
假如学生在课堂上“小试牛刀”了,亲自“治”了自己的或同学的“病”——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带着新的问题“回去琢磨一下”,那该多好!
总评管老师的习作讲评,有深刻思想:
1.自己的习作是自己生下的孩子!
2.写作文,不是写作业!
3.作文是写出来。写作文的能力是改出来的。在这样的思想理念指导下,管老师的习作评改课有趣、有益、有为。
1.有趣,就是好玩。孩子好玩。让孩子觉得学习好玩,特别是觉得写作文、改作文好玩,那是超智慧!比如,管老师所选取的例子;管老师课堂展开方式;管老师的语言(包括板书),都让学生乐不可支。在笑声中悟得习作评改之法。了不起啊!非童心的老师、非智慧的老师办不到!
2.有益,就是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对启发孩子悟得写作的意义,有帮助,甚至立竿见影。比如,管老师教学生修改习作的“三招”。
第一招,诊治“‘我想’病”。学生的已有水平是“朗读,看通不通,再看标点”,管老师则将“我心想”“心想”二词删去,让学生真切感受“语言的干净、简洁、利索”,接着,学生动口改、改完再读感受。
第二招,诊治“‘重复’病”(“‘少年’痴呆症”),让学生删去像重复的“先”、“开始”、“于是”、“便”。在这一招的运用中,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一、真指导学生、动真格。如,一位学生将四个“于是”改为“于是……然后……最后……”时,管老师并不“买帐”,而是将前面两个“于是”删去,只留下最后一个“于是”,高学生一筹,又让学生“够”得着。所谓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二、重复用词并不都是“病”,具体要看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重复”是“反复”,对增强表达效果大有裨益。比如,那四个“好多好多”(开学第一天,自然教室里有好多好多的新书,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本子,周老师叫了好多好多的同学去搬新书和新本子。)当孩子受前面的“定势”认为重复时——这是学生水平——教师该教了——不,这不是重复,这是强调,强调第一天看到很多很多的书。到底是“罗嗦”,还是“强调”,你要有眼光,要能看出是“狗屎”,还是“黄金”——有一个法则:如果你是有意用的,那就是好,如果你胡乱写上,没考虑的,那往往是罗嗦。——该教的时候不教,还要教师做什么、还称习作教学吗?该教的时候教不好,那是专业问题。如此,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写作要“心静”要“思考”。
第三招,诊治“‘套话’病”。较之前两病,此病最可怕——几乎是“癌症”——好在管教师是治“癌”高手!“套话”(有一专用名词叫“套板反应”)是习作的天敌、是创作的天敌、更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天敌!为师者要有勇气和智慧,诊治儿童习作的套话!学生的套话,很多的时候都是老师“教”的!比如,管老师例举的“童年趣事”的“百搭”式开头——哪位老师没遇到过这样的开头、又没有给高分?让孩子去除“百搭”是要勇气和智慧的,否则,孩子不买帐、家长也不买帐!管老师先扬后抑、让孩子自明其理——高招!(1)让孩子“打分”。从孩子给的“分”、“95分”、“95分”可以看出孩子“中毒”有多深;(2)让孩子“安”标题。孩子渐渐发现——不对——似乎什么标题都可以用;(3)说教。管老师旗帜鲜明,最“讨厌”这种“百搭”式开头!“这不叫写作文,那叫写作业!”那什么是好的开头呢——先破后立、有破有立(只有破没有立,不行;只有立没有破,也不行)。管老师出示《虫虫恐惧症》(田雷嫣)的开头,让学生体会“只此题可配此开头——好开头”;(4)大刀阔斧地删。管老师把学生打“分”、“95分”、“95分”的开头全部删掉——一个字不剩,把第二自然段“扶正”——提升为“开头”——好。(5)让学生深信不疑。当学生还半信半疑——孩子是可爱的——时,管老师出示课文——学生崇拜的范文——《师恩难忘》《童年的发现》,以巩固之;(6)推而广之,纠出“‘结尾’病”。回家自纠自诊自治吧。
3.有为。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习作是要教的,否则,老师就下岗了!千万不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不是教出来的!莫言是有老师的——只不过他是转益多师、只不过他的老师教得高明。无师无不师!关键在教什么、怎么教啊。再则,我们所教对象之目的不是奔着“作家”“文学家”什么的去的——我们是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生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打基础”的。老师的教要在学生已有水平上、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引导、唤醒,使之再进一步、使之再悟一法,进而自奋其笔、自书其乐。管老师所教即如此。如,用学生的习作教、用学生改的例子教、用课文教,教总是让孩子悟得一些东西——心领神会、欲辩忘言——进得一步。
两个问题,与管老师商榷。
1.在把握习作目标上,更到位些。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真情实感——是小学阶段习作总目标。对学生的习作提“语言的节奏感”,是否恰当——让孩子“跳一跳”也“够不着”?
2.在课堂“动”与“静”、“赏”与“改”上,更协调些。习作是“安静”的活,课堂也应该是“热闹”与“安静”的结合;修改自己的作文更需要“安静”和“亲历”,否则,如看台上戏、如赏水中月。老师利用例子和孩子(集体)诊治了某一“病”后,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立即小试牛刀——诊治一下自己习作的“病”,迁移运用,动静相谐,互改与自改、集体评改与自己评改结合。写也好、改也好,毕竟都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安安静静地做。
(本文选自《小学教学》.10 上半月·语文)
白癜风医治白癜风怎么预防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sybj/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