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好网民研发AI智能问诊系统的邱兆

北京医治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他凭借所学技术,应用于互联网医疗技术升级,不仅占领了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的制高点,更为众多患者带去福音;在今年突发的疫情面前,他和团队14名科研人员用14天的时间研发出的AI智能识别系统,能在30秒之内准确标注出新冠肺炎影像中的炎症。他就是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拓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兆文。 开发医疗影像云服务平台,实现医生虚拟预手术年,经过10多年的研究,由邱兆文创办的黑龙江拓盟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上线一款医疗影像云服务平台。该系统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二维的CT、核磁等断层扫描数据转换成三维可视化结果,并且可以3D打印病变器官实体模型,开启了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的一场革命。医院医生戴上MR眼镜,可以观看虚拟的器官3D模型,用于复杂手术规划和导航。这个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病灶周围的血管和组织进行精准定位,还可以对手术进行风险评估,让医生提前“预”做手术。截至到年,该系统医院、医院、哈医大一院等50家医院应用推广。实现移动端随时会诊,见缝插针预约大专家今年1月末,医院崔院长和影像科张主任找到邱兆文,他们想借助这个云平台,医院医院搭建医生间的互助通道。“这次增加的是在线音视频问诊、会诊的功能。”邱兆文说,研发团队在升级系统后,基层医生在上传影像的同时,可以跟专家开通语音,详细汇报该病例的问诊过程,可疑之处,医院的专家开视频会议,集中讨论疑难病例。这样,专家在会诊时就会有更多更详尽的辅助信息进行研判。邱兆文说,系统增加语音、视频会诊功能本身从技术层面看,并不复杂,但难点在于移动端的系统访问。过去医生只有坐在电脑前,打开云平台才能进行远程会诊。但问题在于,医院的专家时间很紧张,尤其是在新冠肺炎期间,无法拿出固定的整块时间坐下来会诊,因此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实现移动会诊是此次研发的关键点。邱兆文团队经过反复研发和测试,最后选用使用效果相对较好的浏览器,以实现移动端稳定接入,进而实现快速问诊、会诊,程序快速应用。如今,使用该系统的医生只要拿出手机,就能随时登陆系统,上传影像资料或发起会诊请求。“事实证明,医院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过程中走的弯路,节省医护成本。”邱兆文说,医院的三十多名影像科的专家入驻该云平台,累计会诊一百多个疑似新冠病例。而且,所有会诊服务都是免费的。AI一出手,就知有没有,“30秒系统全自动识别”邱兆文把科研方向迅速锁定了最具有难度和技术含量的AI自动识别技术。4月15日,经过14个日夜的奋战,邱兆文团队研发的新冠肺炎自动标注系统上线。这套系统只需要30秒左右就能自动识别上传影像中可疑的病症点,实现全自动新冠肺炎影像标注,进而辅助医生判断该病例是否为新冠肺炎。“它的技术难度在于,要在大量的影像资料中精准的标注关键病灶点。”邱兆文说,能精确地标注病灶至少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是技术人员把影像资料中的病灶点一一标出,然后再由医疗影像专家进行审核。影像标注是非常严谨的过程,由于工作量巨大,邱兆文团队中14个技术人员每天只能标注20个病例,大家一起没黑没夜地干了1周,才把例新冠肺炎影像数据全部标注出来。“这套系统能够快速上线,我们前后邀请了3位主任级影像专家对标注结果进行审核。”邱兆文说,由于疫情凶险,医院的医生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为了不打扰专家日常工作,邱兆文一般都是在晚上7点钟,医生下班后的时间与专家们沟通,对所标数据进行审核。在沟通过程中,专家会指出哪些标注点标的不对、不精确或少标了。往往是跟专家沟通完,邱兆文就会马上联系技术人员,连夜把错误标注点修正过来。在标注数据的同时,邱兆文团队科研人员搭建了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新的深度学习算法,将三维分割问题分解为三个二维问题,使模型复杂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同时大大提高了分割精度。”邱兆文说。目前,拓盟科技已向哈尔滨医院医院捐赠了7套总价值万元的诊断图像处理软件(拓影系统),用于疫情防控期间混合现实全息影像阅片和远程会诊。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奉献到互联网医疗技术上,邱兆文说,这一辈子,能为人们留下点什么,值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sybj/14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