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内在小孩是什么?
内在小孩,不是说一个人的肚子里有另外一个小孩子存在,而是说一种心理功能特点,指一个成年人的部分心理功能,处在小孩子的状态。
就其内涵来说,内在小孩有三个特点:
(1)没有被满足的渴望和期待;
(2)早年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不适应现在生活的一些应对方式;
(3)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所带来的内在痛苦体验。
在表现形式上,内在小孩有两个特点:
(1)隐藏性。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渴望和期待,是不被当事人所觉知、观察的,处在潜意识之中;
(2)应对的模式,完全是自动化反应模式,同样具有隐藏性,且随情境而产生条件反射。
内在小孩的存在,会让一个人处在痛苦的体验之中,在人际互动中经常使用僵化的、不成熟的反应模式,而当事人对自己的反应模式并没有觉知意识——但痛苦却是明显的。
02
内在小孩案例分享
来访者50多岁,怀疑自己身体有病,常感到腰疼、腿疼或胳膊疼,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有人会把来访者的疼痛感定义为某种症状,比如躯体化症状或者说疑病症。但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应对方式。比如说,他可能在用身体疼痛应对来自工作、生活某些方面的压力或者不适感。
套用内在小孩的特点分析如下:
(1)他在用疼痛的方式应对生活当中的不适感;
(2)他本人的身体疼痛以及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让他陷入痛苦的体验之中;
(3)他内心可能隐藏着想要被照顾、被爱的没有被满足的渴望,而他自己并没有觉察到。
这个愿望,在幼年的时候,很可能就没有被满足过。那么当他要工作的时候,要打理生活的时候,他内心一旦有不舒适的压力感,就会自动化地感觉到身体疼痛,医院反复检查,却没有生理方面的疾病。
我们可以对这个来访者有这样一个假设:他内在有一个没有被爱被照顾的小孩,于是采用躯体化疼痛的方式来呼唤爱和被照顾,但他并没有觉察到自己在用这种幼稚的方式来呼唤爱。这个假设成立吗?
03
来访者的成长背景
来访者提供的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一些依据。
他出生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为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几个孩子十分艰难,就把他托养到一个亲戚家里。抚养他的亲戚家同样十分困难,勉强能够把他养大而已。
他从小就产生这样的信念:做人要好好干活,多付出;要立志成才;要孝敬身边的人。所以,他从小刻苦读书,长大后顺利参加工作,在单位年年先进。成家以后,在家里是个模范丈夫。这样一直维持到孩子长大。在别人的眼中,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且事业还算圆满。
了解来访者的成长背景后不难看到:他从小是不被照顾的,而且他总是在照顾别人。就是说,他内在渴望被照顾被爱,而他采用的方式是付出和奉献。一个小孩子可能会觉得,只要我表现得足够好,就会得到别人的照顾和爱。他就这样形成了一种付出的应对方式。这其实是一种讨好。
但是,讨好并没有让他获得更多的爱与被爱的满足感,所以他越付出,内心越感到痛苦。这种渴望又不能正常表达出来,所以就用躯体化的疼痛感来表达。
04
求证与领悟
我问来访者:当你疼痛得受不了躺在床上的时候,你的妻子和孩子会照顾你吗?他说妻子会为自己做饭、端水。然而,他会感到很内疚:自己这么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被女人照顾呢?
这种内疚感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和自动化反应。因为他从小被送养到别人家的时候,在内心就已经认定了自己是没有资格索取爱和照顾的。所以一直以来,他都觉得需要去付出更多去照顾别人,为别人奉献,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
然而事实上,一直以来他都是十分渴望被照顾和被爱的。在现实的冲突之下,他选择了隐藏和压抑这种渴望,不去看到它。他不敢承认,也不能承认自己的渴望,因为早年的生活环境根本不允许它被满足。
小时候内心形成的这些印记,一直在他的生活当中产生着影响。他试图用这种隐蔽的反应模式获得爱和照顾,满足自己的渴望,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具有适应性的。
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就是引领来访者看到自己内在潜藏的爱与被爱的渴望,以及他所使用的方式是不具有适应性的。这能不能治好来访者的病呢?
05
心理治疗
领悟是产生改变的前提。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渴望被爱被照顾,而现实中使用付出、讨好的方式是不具有适应性的,可能就会寻找改变。
首先,我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不得不去做的事。他说喜欢打羽毛球,运动的时候非常投入,也很开心快乐,但他马上说身体全身疼痛,怎么能打羽毛球呢?我说你可以试一下呀,后来他说打羽毛球的时候真的没有再感觉身体疼痛。
其实,在生活当中去做一个奉献的人,并不是他的真心本意。他只不过是想通过讨好来获得被照顾和被爱。事实上,我们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才能带给自己快乐。这其实也是自我照顾的一种方式。当他能够自我照顾的时候,他就会感觉良好。
我说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妻子孩子对你的照顾,因为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他说有些难为情。但他找到了很多让自己身心快乐的方式,比如说运动、旅游。后来他就结束了心理咨询。
到这里,你知道内在小孩是在怎么一回事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sybj/1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