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山区积极探索建设区级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试点,整合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级诊疗、效益共享的“四位一体”医共体模式,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并向基层流动,促进医疗服务公平,在为群众就医减轻负担的同时也满足了就医需求。
年,万山区开始推行“医共体”模式,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茶店卫生院、鱼塘卫生院、高楼坪卫生院等9个卫生院签约挂牌,并对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装修改造,投入部分医疗设备,同时还先后派驻医务人员人次先后开展教学查房及业务培训,实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扶,进一步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
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医院骨科医生杨秀伟正亲切询问着患者吴桂秀的恢复情况。吴桂秀去年在家干农活时不小心将腿摔骨折,当时在医院进行了复位钢板固定手术。今年,通过“医疗转诊”后,她来到了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已经取出钢板的她正处于恢复期,精神状态良好。患者吴桂秀告诉记者,“我去年腿摔骨折了,医院做的手术,那些医生做得非常好。我恢复好了,现在就到茶店卫生院来取钢板,手术做的也非常好,恢复得非常快。我也是茶店村的,医院又近,我家里面的人照顾我也很方便。”
患者吴桂秀正在与医生交流
年年底,杨秀伟来到了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扶。每次来,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与坐班医生了解当前住院病人的情况,并一起查房、为病人检查身体,也会去门诊室为更多的病人诊治。医院医生杨秀伟表示,“我们来到茶店卫生院,首先肯定是学到很多东西,也见识了很多病人,在第一时间接触到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来了以后主要做的工作,一个是做好门诊,和当地的医生共同完成一些手术。还有我们平常也沟通一些疑难杂症,医院现在因条件所限有些疑难病症不能解决,但是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共同交流。”
杨秀伟正在与蒋录涛交流病症
杨秀伟的一些新思路和治疗方法为当地医疗技术注入了新鲜血液,许多医生能从中汲取经验。“医共体”的推行,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自从实现医共体以来,我们下面接到的一些危重病人,医院沟通好,让他们做好及时接诊的准备,这样就明显缩短了病人救治时间;医院做好手术医院进行一些康复、恢复治疗,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让病人、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医院的专家经常来实地指导,让我们学习了许多宝贵经验。”茶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蒋录涛说道。
为病人进行检查
据了解,通过“医共体”工作的开展,在认真落实“分级诊疗”过程中,截至目前,医院向“医共体”医院下转病人人次,乡镇(街道)卫生院上转病人人次。万山医院党委委员、医改办主任田浩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实施“医共体”的服务模式,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及时转诊,得到专科医生诊治,这对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逐步改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杨秀伟正在了解患者病情症状
自“医共体”模式实施以来,万山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本着“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患者自愿”的原则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既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调动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作者宋安念
编辑郑姝雯
编审吴文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fyhl/1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