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患病沉寂已久的艾薇儿近日接受《早安美国》采访,首次面对镜头谈自己得的莱姆病。这种蜱虫叮咬引起的疾病光确诊就用了她几个月,去年10月开始卧床不起,还好如今已在恢复。当初艾薇儿在确诊这个病症时就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而在去年10月的时候,开始卧床不起,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症状是因为开始时几个医生误诊所致。
回忆艰难时光,艾薇儿痛哭不已,并坦言这是她人生中又一次打击,幸好如今治疗已经过半,她的身体在康复,也希望她的故事能帮助别人,更能提醒你夏日切记提放蜱虫叮咬!
莱姆病是什么?
莱姆病是由蜱虫传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神经、关节和心脏等多脏器、多系统受损。年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生此病流行,年才被命名为莱姆病,并确定其发生与硬蜱叮咬有关。自年我国黑龙江省首次发现莱姆病疑诊病例以来,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出现此病的病例报告。
莱姆病的症状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与职业相关密切,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也会较高。
蜱虫又是什么?
蜱虫是一种需要从别的动物身上吸血才能存活繁衍的虫子,它们会寄生在野生动物或鸟类身上,但大多数蜱虫有特定的宿主动物,所以一般不特别强调防备。但有一些蜱虫宿主更广泛,可寄生在人身上,也能寄生在宠物或者牲畜身上,因此才会有一些去了野外或经过草坪的人被蜱虫咬伤的报道。所有,家养的宠物猫狗,为了它们和自己的安全,尽量不要把它带到有草丛的地方。
蜱虫叮咬真那么厉害?
蜱虫的“嘴”上长有倒刺,导致人或动物被叮咬后,难以直接取下,所以,被叮咬者最常见的后果是对应部位的皮肤感染。蜱虫本身没什么毒性,不过它们具有吸血为生的特性,如果蜱虫生活的环境恶劣,它们就可能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例如在地方性流行病高发的地区,或春夏等流行性病毒活跃的时间段,蜱虫就可以传播一些严重疾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常见的除了莱姆病外,还有出血热等。
预防蜱虫叮咬要这么做
*尽量避免去森林和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
*城市居民要当心宠物或其他动物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
*如果要去野外的话,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
*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驱虫剂。
如果被蜱虫咬了怎么办?
首先,要仔细检查:
通常蜱虫叮咬时是不痛的,只有少数人会引起明显的过敏反应,所以人们被叮咬时往往没有觉察到,蜱虫可能寄生在人体任何地方,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还有一些蜱虫会附着在衣物鞋帽上,因此要先仔细检查全身,找出附着的蜱虫。即使检查中未发现被蜱叮咬,如果外出时经过了疫区,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相关疾病保持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
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必须使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夹住叮咬在皮肤上的蜱虫,垂直向上取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如果你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记得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取出蜱虫后:
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有严重症状的可能需要用抗生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密封容器中保留少许取出的蜱虫残肢,万一被叮咬者情况恶化,这些残肢可以作为参考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疗;随时观察监测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叮咬部位肿痛、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之,如果被蜱虫叮咬了,正确处理,及时就诊,大部分情况是可控的。若被蜱叮咬后,只要在24小时内将其除去,即可防止感染。因为蜱叮咬吸血,需持续24小时以上才能有效传播螺旋体。在蜱叮咬后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预防目的。
酷美体各门店地址
南京山西路旗舰会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