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里头有ldquo淀粉rdquo

3月22日,医院心内科、重症医学、超声科、影像科、检验科、血液科等“最强大脑”医院教育培训楼,举办MDT疑难病例讨论会,为“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头脑风暴最佳治疗方案。

副院长、全国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以及相关科室专家,数十名年轻大夫参加本次讨论会。

心肌淀粉样变是临床少见的心肌病变类型之一,但其临床表现千差万别。48岁的李女士,就是一位心肌淀粉样变的患者。

“李女士今年48岁,是一位普通农民。去年3月上楼时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心前区也有不适感,到家休息一会之后就好了。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过药物治疗后,李女士的症状缓解。

去年10月,胸闷、气短再发,这次她的下颌也非常的闷胀,张嘴都很费劲。11月又去检查,发现符合高血压心脏病的表现。

今年1月,患者又因为胸腔积医院呼吸科就诊。随后又因为心功能差转入医院心律失常科、CCU……

从发病至今,李女士前前后后门诊住院就医不下20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直也没有找到根源性的问题。转到医院后,多学科专家协作诊断,发现该患者是一个‘心肌淀粉样变’……”

讲台上,医院CCU主治医师张巧玲向前来参加分享会的专家及临床大夫讲述了所要讨论的“心肌淀粉样变”的典型病例。

“心肌淀粉样变”虽少见,但也不罕见,是一种心肌功能紊乱的疾病。指的是在心肌组织内,沉积有能被苏木紫伊红均匀染色的淀粉样蛋白质。由于疾病认知度低、临床症状特异性差,“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率极低,患者也难免因误诊或诊治延误获得较差的预后。

此次MDT疑难病例讨论以“心肌淀粉样变”为课题,就是为了提高大家对此类病症的诊断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有效提高学科间沟通,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正规、系统、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案。

会上,超声科副主任刘琳教授、影像科主任葛英辉教授、核医学科副主任崔静、检验科主任许泼实教授、心力衰竭科主任原芳教授,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朱尊民教授等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讲解了“心肌淀粉样变”怎样才能精准诊断。

心内科专家邵芳教授、付海霞教授、王宪沛副教授、杜秋波教授、张静教授等专家分享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此类问题,用实例说话,提供更多的实战经验。

专家倾囊相授,青年医生虚心学习,这次的MED讨论会十分成功。

高传玉教授认为这样的“MDT疑难病例讨论”常办常新,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分享不仅对于青年医生,对于专家们来说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隔行如隔山”,通过多学科讨论,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亚专业与亚专业之间的互相学习。启发临床诊断思路,帮助年轻医师们进一步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

张静教授也表示,近年来,MDT医院积极践行的诊疗模式,在医院的日常诊疗活动中,MDT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以后还会多多举办。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医院的共同提高。减少患者的就医盲目性,造福更多患者。

医院预约挂号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3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