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治胃病"A君得了个怪毛病,近2年来反复腹部不适,不能多吃东西,一多吃就胀;不能乱吃东西,否则容易腹泻;一紧张也会出现腹部不适,呃逆。身体比较瘦,容易疲劳,“怎么养也养不胖",大便有时有不消化的食物。医院消化科,胃镜检查发现息肉(目前已切除)、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消化内科医生先后用胰酶肠溶胶囊、舒必利、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片、黛力新、帕罗西汀片等治疗,药物吃了“快一箩筐”了,但腹部不适的症状始终没有明显缓解,被消化内科医生转介到心理卫生科就诊。医生仔细评估后发现A君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家庭问题,经过1个疗程共8次的正念治疗,期间结合影视疗法以及心理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了!A君完全摆脱了对药物的依赖,从一个药罐子变成了精神饱满,吃嘛嘛香的小伙子。"
——案例来自包祖晓著作《做自己的旁观者》
其实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与A君遭遇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生活条件和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在面对躯体的毛病时有了越来越多的办法但是躯体本身的问题之外精神世界的问题却似乎越发严重甚至常常反作用于躯体就如同A君的故事
在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中
幸福感下降
是个普遍性问题
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不少人感受到了
对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
甚至病痛和死亡的恐惧
而对自身生活的意义
愈发迷茫或怀疑
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
带给躯体的副作用
像失眠、焦虑、抑郁等
又或是加重其他系统的病情
而令人担忧的是
在这个追求快速效果的时代
不少人面对此类问题
选择的解决方法是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
“心病终须心药医”
精神世界的病症
其实更需精神世界的开解
看看心理医生
从精神卫生层面治疗
会比药物有更本质的效果
而且看心理医生
其实也没有影视剧中
那么“高大上”,那么遥远
在我们的家门口
医院精神卫生科
您就能接受到
亲近、有效
且有本土化特点的治疗
上图是医院精神卫生科
包祖晓博士所著的
“禅疗三部曲”
台州人民佛缘不浅
有着天台宗的发源地
而佛学禅理中
不少调解自我内心平衡的
谚语、故事和哲理
可为精神卫生治疗所用
帮助患者寻找
内心的平静
生活的意义
禅疗与“禅疗三部曲”
医院心理卫生科包祖晓博士花了近20年的心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整合了禅学智慧和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知识,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疗愈方案——“禅疗”。从年至今,医院心理卫生科运用这一方法帮助了上千人摆脱痛苦。包祖晓博士现已把自己的治疗理念整理成了“禅疗三部曲”(《做自己的旁观者》、《唤醒自愈力》、《与自己和解》),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禅疗”的理念和具体训练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治疗案例。
生命质量的衡量
有多个维度
有时候跳出自己的生活
用旁观者的视角
观察自己
反而能获得内心的开解
精神卫生也是
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
能够重视自己的
心理健康
尽量减少药物依赖
去拥抱
更具有幸福感的生活
专家介绍包祖晓
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运用禅学理念和方法(正念/内观)治疗各类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及心身疾病,对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痴呆、慢性疲劳综合征、疼痛障碍有深入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医院周一、周三、周五全天
来源:文化中心吴践帆
编辑:吴践帆
审核:方永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