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文明委在全市组织开展“阻击新冠病毒我们共克时艰”志愿服务行动。按照“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原则,由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统筹,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精准实施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关爱居家隔离等特殊人群、助力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
“重庆志愿者” “您好!我是‘志林哥哥’,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这是自月4日以来,沙坪坝区侨青会秘书长、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专家陈志林每天会重复上百次的开场白。这句话既是陈志林的自我介绍,也是他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求助者心理干预的第一步。 “喂,是志林哥哥吗?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凌晨两点,陈志林漆黑中摸索着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隐忍的哽咽声。 陈志林凭借经验判断她“憋很久,忍不住了”。经过一番长谈,陈志林了解到,求助者胡晓(化名)是沙坪坝区的一名防疫一线护士。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挣扎于“到底要不要进入隔离病房”。 一方面,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职责所在,她想主动请缨冲锋陷阵;一方面病毒无情,“假如我被感染了,我的家人怎么办?”在使命、恐惧、担忧的交织中,她彻夜难眠,终于撑不住拨通了“志林哥哥”的热线。 “人生有取舍,作为护士,你有冲锋上前的勇气,我为你点赞。”在引导胡晓进行一番情绪宣泄之后,陈志林对胡晓进行正面鼓励。3天后,陈志林又接到胡晓的来电,“我进隔离病房了!一身‘装备’有点重,但心里轻松了。” 在这场全面战“疫”中,类似陈志林这样有专业背景的一支支心理辅导队伍在重庆迅速成立。他们突出关心关爱做好医护人员心理疏导,成立40个由专业人员组织的志愿团队,适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开展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提高调适情绪的能力。组织近名志愿者为个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提供照顾老人、辅导学业等服务,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为公众排忧解虑 “我隔离结束了,没被感染,就是一想到这事儿老感觉呼吸困难,人就发热,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想这些,我是不是得病了啊?”近日,一位曾有密切接触史的老人在电话里问渝北区龙山街道心理援助咨询师。 接线的心理咨询师引导、稳定其情绪,并询问她实测温度,确定她身体没有问题,但老人又有新的烦恼:“就算身体没问题,我也老是觉得他们有意在疏远我。”经询问,得知老人口中的“他们”是她的家里人。 经征得老人及其家人同意,咨询师给这一家人做了一次线上团体“真实表达”,引导他们真实表达疫情情绪和老人被隔离期间的感受。 “妈,你误会了,我不让你做饭,是因为担心你的身体,没想到你却以为我们怕被你传染!”在团体“真实表达”中,老人的女儿哭笑不得地说道。 在这次短短50分钟的线上表达中,一家人坦诚交流,重新看见了从未远离的爱。担忧了许久的老人终于破涕为笑:“原来都是我在疏远他们。” “‘疑病症’‘焦虑症’‘危机干预’,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这些拗口的词语,可能一辈子都跟群里的居民联系不上。”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九怡社区心理疏导小组龚渝认为,这些症状正是心理咨询志愿者需要帮助居民攻克的难题。 疫情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社会组织、高校等人才资源优势,发动4个志愿服务组织、70多名志愿者,开通咨询热线96个、咨询 “不是放假了吗,怎么不能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阿姨,我是高三复读生,现在延期开学,我心里好慌,压力太大了”……通过倾听、共情、引导积极情绪,对方情绪渐渐稳定,对防控疫情所采取的措施有了正面理解,这是重庆市南岸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日前进行线上咨询的片段。 为做好重庆广大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保护他们心理健康,我市组织60家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网络平台推出儿童青少年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辅导系列微讲座5集,开展“巴渝好少年防疫小先锋”青少年居家防疫展示活动,确保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沙坪坝区创作汇编《沙坪坝区抗“疫”心理自助小手册(通用版)》,从“增强自我防护、关爱自己、认知调节”等方面,具体指导学生、家长在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民心佳园小学是重庆第一所公租房小区配套学校,在两江新区教育局指导下,学校开发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涵盖“身心调节”“生活调整”“学习适应”“关系互动”等篇章在内的个课时,以缓解学生和家长因宅家抗疫可能产生的紧张、烦躁、恐惧等情绪。 忠县东溪镇专门摸排了在疫情期间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给他们每人安排一位“爱心妈妈”,经常和他们通电话、连视频,指导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在线上课,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30多篇,网络点击量40多万人次。精准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家庭疫情后方爱心管家
“你们守护好患者,我们照顾好你们家人”,在疫情期间,北碚区志愿者组成“爱心管家”,针对疫情阻击一线的家庭开展志愿服务,他们同样是传递温度和力量的一群人。
巾帼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订单式”服务“谢谢你们,我一说缺口罩,你们就送来了,真的太感谢了,这是沾我护士女儿的光哟……”近日,家住开州区汉丰街道驷马社区的周妈妈收到巾帼志愿者王洪送上门来的口罩后感激地说道。
原来,志愿者王洪在对接服务中了解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士周健的妈妈家里没有口罩了,马上筹集0个口罩并送到周妈妈的家里。这是区妇联积极响应区委宣传部“精准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家属志愿服务”行动的一个暖心镜头。
近日,开州区妇联在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早上,周绪坤总是提前到社区将一天的工作安排出来,这样工作人员到岗后便可直接行动。每天下班后,他还要把当天数据统计分类,上报至街道。防控初期,仅仅0天时间,周绪坤便带领社区工作者完成辖区居民、商铺的3轮排查,累计排查居民户、人。图为周绪坤在小区门岗处进行督查。金渝社区供图 接到任务的第天,周绪坤就决定不回家过年了。他的父亲在半年前查出癌症,手术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年迈的母亲除了要照顾父亲外,还要照顾年幼的小孙子,尽管这样,母亲还是在大年三十张罗了年夜饭,想一家人凑一起吃个团圆饭。但期待已久的团圆饭却因工作而不能实现。除夕夜吃完泡面,周绪坤就伏在电脑前开始安排第二天的排查任务,随后开着巡逻车在辖区开始巡查。这是他在金渝社区值守的第五个除夕,每年除夕他都以自己家离得近为由,在社区勤恳值守。图为周绪坤带领社区工作者将辖区内的小学生的教材发放给家长。金渝社区供图 “我不知道错过这次年夜饭,还能陪父亲吃几次。”说到这里周绪坤有些哽咽,“可是这种关键时刻,我不能走。我在这里当书记快5年了,和居民们就像朋友和亲人。” “抗‘疫’路上,周书记带领大家勇担重任,义无反顾地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忠诚卫士’精神守卫着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金渝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说。
部分资料来源:重庆日报、新华社、开州日报、江津新闻网、文明涪陵、大石坝之声、中新网重庆
这些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新时代礼赞雷锋精神!重庆“志街”拍摄的“快闪”亮相央视
所有重庆人,提前退休真的来了!需要符合这些条件扶贫路上,69万余名志愿者在行动!
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有这些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