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纪要——几个概念:认同、命名、情境植入
年8月24日,陕西督导点第十九次督导,第37.38个案例。
(一)
案例督导过程中,有学员提出对恐怖症和疑病症如何分辨。天布老师对此做了讲解。
恐怖症患者是害怕外界有危险性的客体。疑病症患者怕的是自己内在的空洞感和虚弱感。但是二者产生的结果都一样,都是害怕对于局面的失控感和对于受伤害的失控感。恐怖症可以就着患者恐惧的外在对象做剥洋葱式的探讨。疑病症患者内在的空洞感和虚弱感是抓不住,摸不着的,是患者无法把控的,因而要把这种恐惧外化。找个外在的对象,赖上谁就是谁:有时候怕得了艾滋病,有时候怕得了狂犬病,有时候又害怕被传染了肝炎等等。这些疑病症状是内在恐怖的外化。治疗要向内寻求不确定感,而不是急于拿掉症状。患者常常是需要症状的。把内心难以驾驭的恐惧感外化,就增强了掌控感。这种掌控感是患者需要的。所以患者常常一方面想要症状,一方面又觉得别扭,不对劲。患者早年缺乏抱持滋养和被爱的环境,成年后反映在反复担心身体受伤害,对自己的健康和边界没有信心。就像一个漏气的皮球,给人的印象是苗不旺——底子差;身不壮——虚弱;心不狂——夸大自体不足;命不强——不够强悍。生活中也容易被忽视,不太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够吸引人。整体呈现虚火过旺的状态,而不是充满信心地坦然去做事,不能相信功到自然成。而是刻意追求成功,反而容易受挫、气馁。就像督导现场呈现的状态:全体无言、无语,注意力不集中,没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