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接近性
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接近性(proximity)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莱比锡大学的米迪亚和同事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在第一次班会上给学生随机安排座位,然后让他们每个人对全班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一年以后,学生们报告与那些碰巧就在第一次班会时挨着坐或附近的人有更多的朋友关系。
源自《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厌恶性情境
厌恶性情境可以激起人们敌对性的认知、敌对情绪和唤醒状态,继而引发攻击。这样的反应使我们更容易将他人意图理解成恶意的,并报之以攻击。
源自《社会心理学》
答惑问:
我有个问题非常困扰我,我是个大专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但是我不放心我家人,就是说两年之前,我妈妈骑自行车上街,被骑摩托车的人撞到了,胳膊骨折了。
我妈妈人也是好,医院了,看了没什么问题,就让他走了,电话什么的也没留,到后来疼的不行,医院,我对我妈是非常不放心,万一再出点事怎么办?
还有就是,我非常恐惧家人去世,我奶奶,我姥爷,我爷爷,相继去世了,我怕我爸妈也会去世,虽然说我想的开,但是吧,我就是害怕在他们有生之年,我没有机会孝敬他们,我有时候也会找点事情,努力不去想这件事情,但是一到晚上,我就忍不住去想,我该怎么办啊?
答: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而且具有不确定性,没有人会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如果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过于敏感,或者感到忧虑,则会产生“焦虑、恐惧、害怕、失眠、失落、在行动上会减少社会活动、失眠多闷”等等情况。
第二,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负责人,它的意思是,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的父母也要为各自的人生负责。作为子女,你可以去照顾他们,但是不能替他们生活,也不能替他们过多的焦虑。
最后,对于你目前的焦虑恐惧如果时间过久,也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医院做一下检查,看下是否有疑病症的情况。相信医生会给你更详细的建议的。
问:
您好,我有一个朋友,其实内在是一个很热心很善良很爱助人为乐的那种,但总是装坏人,表面表现出来很不友好的样子,主要通过各种刻薄言语故意让别人误解。举个例子,有一个大学同学,和他并不是很熟,然后坐公交车把包儿落在车上了,他就嘲笑了人家半天,还故意当着别人的面数落那个同学。可是他转头就去电台录了一段广播还自己跑到公交公司找,最后找到以后又拜托我转交给那个同学,然后自己还是见了人家就嘲笑人家。这样的例子挺多的,好像是专门让别人觉得他是很坏的那种。这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呢?有没有描述这种问题的病症或者书籍?
答:
表面上看,他的言行不一致,一方面帮人家,另一个方面却要损人家。
但是深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逻辑。对能力的“垄断”。
他嘲笑别人,是在宣扬别人没能力保护好自己的物品,他帮着找了回来,是在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件事。他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我是有能力的,别人都是没能力的,因此我有优越感。
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求优越感确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这算不算心理问题,还不好说,起码从描述的情况来看,没看到是一种病症的证据。
————END-———
往期精彩导读
?每种疾病都源自一个长期忽略的情绪
?当今独生子女的7个心理特征
?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死敌
?从众效应,不可思议的力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