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系列之克服猜疑心理

1

猜疑的表现和危害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看到别人在背着自己讲话,就疑心在说自己坏话;看到同学走进老师办公室,就疑心是打自己小报告。看到教师对自己冷淡就怀疑老师对自己有想法。

猜疑使人心胸狭窄,行为偏激,性格乖戾,与人格格不入。每天提心吊胆地生活,警觉性非常高,活得很累。有时会把自己引入主观臆想的死胡同,排斥了别人,也孤立了自己,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了许多麻烦。

严重的猜疑心理,如疑病症就是一种神经症,疑病妄想就是精神病。

2

猜疑的原因

一、永远无法走出的封闭思路。

有猜疑之心的人,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沿着一个封闭的思路,最后又回到假想的目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丢斧的人认为是邻居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子,于是暗中观察,“视其行步,窃铁(铁,指斧)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一不窃铁也。”可是,当他在山谷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后,再看邻居的儿子,言语举止、音容笑貌,就一点也不像偷斧者了。其实,邻居的儿子还是老样子,变化的只是农夫自己的假想目标消失了。)

二、私心较重是造成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咨询师认为,“猜疑心与人的私欲成正比例。私欲(权欲、金钱欲)越大,猜疑心理就越强。”

三是受挫者的自我防卫心理。有人遭受一次欺骗或者打击、暗算之后,从此格外谨慎,对所有人都不信任,处处设防,把自己和别人之间可以沟通的道路切断,结果在心理上不但挡住了别人,也拘禁了自己。

四是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心。有些人由于对他人、对自己、对环境缺乏自信,因而很难做成什么事;当什么也做不好的时候,就更加不自信,惟恐自己把事情搞砸,于是,小心翼翼地跟在别人后面,看别人脸色行事,并时时担心别人不满意,充满了戒备心理。

4

怎样矫正猜疑心理

一是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首先是“自信”,假如我们深信自己的才干能力和品行都没有什么可以被人乘机暗算的弱点和漏洞,自然就不会去疑心别人怎样看自己了。自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看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更不要把不是短处也看成短处。

其次是“他信”。试想,如果对方是你自己完全信得过的人,即使对方一时对你不够热情,也不会怀疑对方对你有看法。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转换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换作是你,你会这样吗?这样将心比心,才能开始理解和相信别人。另外,要注意调查研究。不能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不能轻信他人的挑拨。

二是坚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对别人的要求有些苛刻。遇到想要挑剔他人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一定就能做到呢?

三是采取积极的暗示。平时,不要总想着自己,想着别人都盯着自己。而要对自己说,并没有人特别注意我,就像我不议论别人一样,别人也不会轻易议论我。有时不妨采用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别人说了我又能如何呢?只要我自己认为,或者绝大多数人认为我是对的就可以了,这样,心理的疑心自然就会越来越小了。

四是抛开陈腐偏见。“偏见可以定义为缺乏正当充足的理由,而把别人想得很坏。”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越多,就越容易产生猜疑心理。应抛开陈腐偏见,不要以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推断他人。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必要时调换位置,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

五是及时开诚布公。猜疑往往是彼此缺乏交流,人为设置心理障碍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误会或有人搬弄是非造成的,因此一旦出现猜疑,如果自己去想,不如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谈一谈,这样才能烟消云散,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控制猜疑心理的几种具体方法:

一是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二是培养自信心。

三是学会自我安慰。

四是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仲衡医学病例展示二神经根型性颈椎病
小麦新麦收购两个多月nbsp农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d/2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