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环境下的焦虑及其干预技术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
系列培训第33讲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发起了“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培训系列课程。本次培训课程的第三十三讲:《疫情环境下的焦虑及其干预技术》课程由唐海波老师讲授。现将整理好的课程内容共享给大家。
本次讲课老师:唐海波
唐海波教授: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专家、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3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重大应急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会表现出焦虑情绪;所以,在当下疫情环境下,人们出现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焦虑情绪严重,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这就需要考虑是否有精神障碍了。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对焦虑症有清醒的认识。
1
到底什么是焦虑症,和当下疫情期间出现的焦虑情绪又有什么不同?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属于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和临床体验。
具体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等。“无明确客观对象”的意思是指在生活中没有发生应急事件时出现的紧张性情绪。
而当下发生的重大疫情,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在看到很多负面消息后产生的紧张、焦虑等这些反应都是有客观对象的,这些都是焦虑情绪。
而焦虑症往往是没有明显的客观对象。比如,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经济危机,日常生活和家庭也都很正常,工作也比较顺利,但仍然会出现坐立不安、担心焦虑等症状,也就是病理性的焦虑。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哪些是正常的焦虑情绪。人们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出现的焦虑反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比如,当前的疫情期间,人们出现焦虑情绪就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成为病理性的焦虑。
2
焦虑症的病因
目前,关于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3
临床表现
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
慢性焦虑表现出的情绪症状有: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比如,假如你认识一个朋友,他经常紧张、焦虑不安,但在你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自己却不能明确地说出来。通过了解,你也发现确实在他身上并没有发生什么。
2
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包含: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
第三方面是运动性不安,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日常生活中正常时,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有的由特定情境触发,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后,就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会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症状比慢性焦虑更加严重。
3
第三个特点是这种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发作时意识清楚。
4
这种症状还有极易误诊的特点。因为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但是,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相关检查结果却大多正常,因此诊断往往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几乎不能确诊。
4
诊断
急性和慢性焦虑主要是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由专科医生诊断。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症状和病程。
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如果分数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
按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焦虑症系神经症的一个亚型。首先,必须符合神经症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其次,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但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第三,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
1、惊恐发作(急性焦虑)
除了具备神经症的特征以外,还必须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相。但须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以及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轻型症状特点符合以下4点,重型症状加上第5点:
1
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景,发作不可预测;
2
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3
第三个特点是这种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发作时意识清楚。
4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事后能回忆。
5
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重型症状可以加入这点。
病程标准是在1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上述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2、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
除具备神经症的特征外,还必须以持续的广泛性焦虑为主要临床相。须排除:
1
由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2
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
3
由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轻型诊断包括以下2点,重型表现需要加上第3点:
1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3
社会功能受损,病员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诊断病程的标准是需要符合上述症状至少6个月。
5
鉴别诊断
1
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正常的紧张所表现出的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并与现实威胁相适应。而焦虑症往往在现实中并没有客观的应急事件。
2
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会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症状比慢性焦虑更加严重。
3
药物伴发的焦虑症状:第三个特点是这种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发作时意识清楚。
4
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焦虑还可见于任何精神疾病,这类焦虑情绪是原发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比如,抑郁症也会出现焦虑)。
6
治疗
1、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发现来访者已经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时,医院;尤其是急性焦虑症患者,会出现濒死感、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时候。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另外,生物反馈治疗、放松治疗等也是适合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但是,即使在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心理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药物治疗是治标,心理治疗是治本,两者缺一不可。
7
预后
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均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大家都是心理咨询师,尤其在当前的肺炎疫情下,很多人都出现了焦虑情绪。今天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帮助大家了解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的区别,一旦我们发现来访者超出我们的能力,需要及时转介。如果只是因疫情影响出现的正常焦虑情绪,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我们的心理咨询技术进行咨询来缓解来访者的焦虑。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Q1:焦虑症患者整天喊各种焦虑,身体难受等,但就是不去行动,有什么好办法呢?
A:如果焦虑情绪很严重,建议确诊后进行药物治疗。
Q2:一位83岁的老人,是慢性焦虑患者,拒不吃饭,也不与人沟通,怎么办呢?
A:如果有可能的话,医院确诊,如果确实是焦虑发作,适当的药物是可以很好的控制他/她的焦虑的;然后再做一些心理咨询。
Q3:什么是运动型不安?
A:运动性不安的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Q4:我的一位朋友,70多岁,手颤抖,具有焦虑情绪,有死亡的焦虑心态,这个应该归类于焦虑情绪还是焦虑症呢?
A:医院检查确诊一下是不是焦虑症。
Q5:经常在梦境中出现紧张考试的情景,是焦虑症的特征吗?
A:这个可以考虑为焦虑情绪,有些人会有这些人格特质,每次考前就会出现,可以做一下心理咨询。
Q6: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是什么?发病原因一样吗?
A:抑郁症和焦虑一样,目前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但会考虑遗传因素。首先,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族中也有患抑郁症的,他们的后代发病率也比普通人要高;其次,抑郁症也和大脑神经生物学的分布紊乱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大脑的神经递质有多种,有一种叫五羟色胺,五羟色胺神经递质紊乱会造成抑郁症情绪的出现;第三,抑郁症也和社会环境有关,长期的负面事件的刺激,无法从痛苦挫折中走出来,往往也会发生抑郁症。到目前为止,焦虑也好抑郁也好,都和遗传、人格特质、社会文化因素、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神经生活学等均有关系。
Q7:一个20多岁的男孩子,非常害怕和恐惧父亲,父亲让他做的事情,他就特别害怕做不好,会恐惧出汗。是恐怖症吗?怎么干预让他在父亲面前不恐惧。
A:这个可以通过咨询来缓解,到底恐惧什么,是恐惧父亲还是父亲要求的事情没有做好后的责罚?需要详细了解情况,最好也让这位父亲介入到咨询里来,学习沟通亲子关系,父亲怎么教育孩子等等;孩子同时需要改变认知,这样应该会起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Q8:有人近期出现咳嗽,胸闷,心跳加速,怀疑自己得病,这算是急性焦虑发作吗?
A:医院检查一下,如果不是,就可能是在疫情情况下影响的过度担心病毒出现的焦虑。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咨询告之对方相关病毒的知识,待他对疾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了认知,然后改变行为;通过咨询症状就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得到缓解,医院确诊是不是焦虑症。
Q9:作为乡村留守儿童,孩子总是感觉处在抑郁和不安当中,甚至有些孩子在课堂中出现多动,或者对周围事情无动于衷,我们应该如何引导?
A:这个可以做咨询,多关心,多帮助孩子,让他/她体会到亲人的关怀;也同时可以和家人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在7岁之前的家庭关系和心理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否可以考虑把孩子带到自己身边,到打工的地方的学校读书。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需要做好关心和帮助,否则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会很大。
Q10:老师讲的焦虑与疫情产生的焦虑不同吗?
A:因为应急事件疫情导致的焦虑,更多只是一种焦虑的情绪,而焦虑症往往是找不到客观的原因,疫情的焦虑是正常的,每个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以忍受,并没有太多外在的表现。而有些人对疫情过度反应,导致无法正常的学习生活,这种医院做检查。
Q11:请问幽闭恐惧症怎么解决?
A:这个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对幽闭恐惧有很多技术,可以查一查后尝试一下。
Q12:焦虑惊恐发作与恐怖症、疑病症的区别?
A:疑病症也是神经病症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断怀疑自己有病,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并不能消除自己的担心,症状仍然持续存在,医院。恐怖症是对特殊的情景事件的恐怖,超出了正常的恐怖的程度。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是和现实情境不相符的。这三种都是神经症状,但特点不一样。
Q13:经历过焦虑惊恐发作的人,日常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A:如果已经有确诊,一般会有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会有心理咨询,来增强心理素质。预感到自己可能要出现焦虑症状的时候,要学会平复自己,减少反复发作发生。
Q14:焦虑症是连续6个月还是间断性6个月可以确诊?
A:连续6个月
Q15:神经科医生可以诊断焦虑症吗?
A:临床上有精神科和神经科,神经科又分为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精神科医生肯定是可以诊断精神疾病的;神经科医生主要负责脑出血、偏瘫等症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医院没有精神科,所以会到神经科就诊。如果经过精神病症专业训练的神经科医生,做焦虑症的诊断是可以的;但如果神经科的医生对精神科的知识掌握的不多,最好还是转介到精神科去。
Q16:有学生在校门口会出现无缘由的害怕,同时还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出汗、运动型不安等,这是惊恐发作吗?每次都只在校门口出现。
A:这个考虑恐怖症,恐怖症有广场恐怖等特定场合的恐怖表现,这个可以做做咨询,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诱因导致他/她出现这些症状的。
Q17:在一个有人的一个密闭礼堂里,一次学生的大型集会上,一位同学突然放声大哭,上不来气,教官怎么劝说都不管用,这种情况属于急性焦虑发作吗?
A:不一定,不了解家族的情况,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病史,什么原因导致突然发作,没有这些信息不能做诊断;医院做一下检查,询问一下学生之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次数,家人里有没有出现过精神疾病方面的状况等,还需要检查身体是否有疾病等。等这些信息都有了解再做诊断。
Q18:经历应急事件后,半年来一直感觉大脑的某个部位紧张,身体内脏紧张,有意识放松后,一会还会不由自主的出现,请问这个是焦虑症吗?
A:如果是重大应急事件后,出现持续的反应,我们会更多的考虑是不是创伤性应激障碍。可以先做咨询,如果咨询不能解决,医院精神科,然后再做诊断。
Q19:调整焦虑症有没有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A: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这次的肺炎病毒一样,如果我们对肺炎病毒非常熟悉,非常了解,我们的焦虑就会减轻很多。焦虑症也是,发病原因有哪些,症状有哪些等等,我们了解得越详细,焦虑症的症状也会减少的越多。除了掌握知识,我们还可以学会一些放松技术,比如说音乐放松、想象放松、肌肉放松等,大家可以上网搜索详细的放松方法。第三个是加强人际交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条件的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咨询等。
Q20:是否可以举一个生物反馈法的例子?
A:生物反馈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是通过生物反馈仪来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变化,随着咨询师不断的指导,不断放松,来访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变化,可以达到更好的缓解效果。
Q21:针对焦虑的干预技术有哪些?
A:从咨询角度,为了减缓来访者的焦虑,首先,要找到真正导致她/他焦虑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帮助和告之,进行认知治疗,让她/他知道自己的一些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来访者知道更多的知识后,焦虑就会减轻。第二个可以提供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经过多次咨询,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应用缓解焦虑的方法,来访者就会得到很大改善。在疫情影响下,随着病例数量的降低,发病人数的减少,人们的焦虑情绪也会逐渐降低。
Q22:儿童有急性焦虑吗?
A:比较少见,如果发现以上的症状,医院精神科的儿童精神病专家那里就诊。
Q23:焦虑都是和抑郁并存的吗?
A:也不一定,有些焦虑的情绪特别明显,往往会带有情绪的低落,过度的担心,睡不着觉等,但更多还是焦虑这一种情绪比较突出,
Q24:惊恐发作可能随着时间自愈吗?来访者前两年有过发作,后来通过运动,写三件好事等自愈了,还会发作吗?医院复查?
A:随着心理咨询的跟进和自我调节,是完全可以减轻症状甚至治愈。
Q25:医务人员的焦虑情绪有没有快速的调节办法?
A:医务人员在一线,属于高危人群,会很焦虑很紧张。首先,需要多了解病毒本身的知识,了解得越多,防护措施做得越好,焦虑情绪也会越少。但如果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