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病人的问题并不限于上述症状

从心理社会角度看,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病人的态度和行为

把上述四者整合起来,形成关于疑病症的一种全面综合的学说,还有待于将来

疑病症的症状真是五花八门可以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也可以遍及全身各处可以长期固定不变,也可以不时变换花样式到处游走有的主要是诉述各种不适感,有的则主要是一套推断和解释有的暗示性很高,看的医书愈多,症状和病也愈多;有的则声称他的病是古今中外还没有过的,跟医学书上描述的任何一种病都不同有的病人有反暗示,吃什么药都有“副作用”,以致拒绝用药

(1 )生物学的例如,大脑皮层弱化,兴奋抑制失调,内感受器的易感性增高,皮层内脏相互作用失调,等等总之,用病理生理变化说明疑病症的发生

疑病症病人的问题并不限于上述症状他们经常到处求医,造成巨大的浪费英文作者称之为doctor shopping ,意思是说,这种病人找医生,就像逛商店一样,只看不买病人抱怨家属不理解不体贴,要求家属对他的“病”作出更大的牺牲即使发脾气摔东西,人们也应该谅解,因为他有“病”在工作中,病人和同事、领导以及人事福利部门常发生纠纷对医生不满更是常见,因为医生检查诊断不出他的“病”,不按他的愿望开诊断书和休假证明很多病人的

(3 )心理学的例如,疑病症是一种自我保护,它使病人免于羞耻或内疚

疑病观念的典型形式是一种超价观念病人确信患有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尽管根据不足,但也不是毫无理由外行人听了并不能发现有什么荒谬的地方这种病人完全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开始求医时,话不投机病人扭头就走,或者,病人引用医书企图驳倒医生后来,病人学得老成了,在医生面前讲究策略,目的在于争取到特殊的检查或治疗

(2 )生理心理的例如,p.e.sifneos (转引自j.c.nemiah,1980年)的情绪失读概念认为,正常人能把自己的情绪“读”出来,疑病症者却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只是感受着情绪的各种身体变化,如果感到难受或不适(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谁也不能免于不快情绪),他们便用患病的措词把这种感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病人的疑病性诉述

生活风格随着疑病症的发展而有相应的改变极端的病人一切都服从于养病健身延年益寿这个总的原则对此,我们称之为人格的疑病性发展

(4 )社会的一个人一旦取得了公认的病人角色,他就可以免除某些社会责任和义务,还可以享受某些特权不妨想象,假如社会对病人一律给予惩罚,那么,疑病症大概不会发生,相反,人们会倾向于否认或隐瞒有病显然,疑病症是社会对病人给予优待的产物

关于疑病症病因的理论学说有四个不同的水平和层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fyhl/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