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症纪实一场看不见的疫癔病

自从我在知乎平台上实名注册的ID上添加了”艾滋病咨询医师“这一标签,常常会接到这样的私信:

1.医生,我早上八点第一个到理发理发,被剃刀刮破了脸皮,现在感觉浑身无力,会不会感染了HIV?(实际上,HIV暴露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不会超过数秒,剃刀在12h无其他人使用,无HIV感染风险)

2.医生,你认为目前CDC和医院检测HIV的方法是否准确?第二代试剂盒第三代试剂哪个好

3.医生,你要帮我,我觉得我要崩溃了,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心慌气短,什么都不想干,就是因为前两天和别人打球撞到别人,我们都出血了,我怀疑被他”传染“了HIV,你有什么方法帮帮我”确诊“一下。(事实上,仅擦破表皮,对方也是学生)

……

其实上诉咨询者就是很常见的恐惧症,但这只是单纯恐惧,经过咨询后便可释怀。

与我见过真正的”恐艾症“相比,这是九牛一毛。

我在HIV咨询门诊工作数月,接触了许多”恐艾症“患者的咨询、求助。有的患者每周1个电话打过来,咨询的都是同样的问题:CDC、医院的检测结果准不准?有什么更先进的方法吗?我这几天感冒发烧,是不是”HIV“的原因?这样的电话频率以至于哪周没接到电话,我们甚至会有点”担心“。其实,道理我们都讲了很多、原理解释了无数遍,每次咨询完对方也相当"满意"的挂了电话,对我们感激万分。但是这种”正能量“通常不会持续一周,又会陷入循环恐惧的深渊。

下面的2个案例,从其中,或许我们可以窥探深陷恐艾症漩涡的人,那心中无法解开的枷锁。

钟先生是一位重度恐艾患者2。

今年40岁,恐艾已有两年时间。事情诱因发生在两年前一次工作的应酬上,钟先生和同事在娱乐场所喝醉了,在同事的唆使下找了小姐,然后钟先生和小姐接吻了。第二天清醒后,钟先生回想昨晚发生的事情,突然想起这次不干净的接吻会不会让他染病。医院检测了,可万万没想到这次检测成为了他后续无数次检测的开始。当时阴性的结果让钟先生心理上得到了一瞬间的放松,可得知艾滋病有3个月窗口期,需要高危行为满3个月后再检测是阴性才能排除感染后,钟先生又害怕起来。

3个月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实际上目前试剂6-8周即可诊断,笔者注)。钟先生发疯了似的查阅网上一切关于AIDS的信息,一些关于AIDS的病症和网络谣言让钟先生感到很害怕。他觉得网上说的症状他也有,有时候一个蚊子咬的红点他会认为自己得了急性期的红疹。他开始慌乱,开始不断的去检测,阴性的结果会让他心里收获一些安慰,转眼心里又被疾病的恐惧占满。即使是窗口期满后检测结果是阴性,钟先生也不相信,他坚信自己是感染者,因为他认为自己有病症,只是没有被检测出来。他不听医务人员的劝告,医院不让他检测,他医院去。这两年来,他去过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结果都一样,失去了朋友,连家庭基本也没有多少联系。常年各地奔波加上抽血检测,钟先生身体很消瘦,皮肤枯燥,也有红疹等情况,给人的感觉他就像一个真正的感染者。

有学者报道3在临床中曾接诊过一名青年患者,因一年前有过一次婚外性行为,从此坠人“恐艾”深渊。12个月内他接受了9次艾滋病抗体实验,从当地市疾控查到省疾控,再从省疾控查到国家疾控,结果都是阴性。但他仍然不放心。

在卫生系统尤其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干预、宣传下,艾滋病目前已为大众所知。这种病可防、可治,虽暂时无治愈药物,但每天按时服药,症状可以控制的很好,不会对寿命和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这是看的见病。

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病:恐艾症(艾滋病恐惧症)。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不少患者认为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反复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检测不出自己的病毒等等1。

病理生理学角度讲,这是一个“健康人”,体内无HIV携带。但在心理上,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感染者”,这已经不是一种症状,是一种“病",一种心理疾患。

看得见的病得治,看不见的病同样得治。

恐艾症的分类及治疗4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个字及相关报道就会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情绪;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唉声叹气等: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等。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比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等。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或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做完全没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旦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该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如果从上面你还不能体会"恐艾症",那么,下面一篇报道更能入木三分!

来源:北京青年报(郑林黄筱菁)

何力(化名)害怕自己有病,但又“相信”自己有病,不是普通的病,是目前仍无法治愈的艾滋病。

医院以及疾控中心开具的一张张结果为阴性的化验单没能让何力走出“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的疑虑。三年来,何力像是在求证问题的答案一样,试图确定或否定自己感染了艾滋病。

因为恐惧艾滋病,年年初,迈入婚姻殿堂的何力,不敢和妻子“亲密接触”。内心十分渴望生育一个孩子的他,每当看见街上可爱的孩子,都幻想自己能有一个孩子,他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因为害怕自己还有万分之一的几率感染艾滋病,又将病毒传染给未来的孩子。

在“恐艾”的世界里,何力并不孤独。他们总是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并因此陷入恐惧的泥潭。在百度恐艾吧,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8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