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李海松论治前列腺疼痛经验探析作者/王骥生赵冰李海松王彬莫旭威
编辑/张芊芊⊙校对/许红
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前列腺炎常以较严重的会阴部、腰骶部等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而50%的男性在其一生的某个阶段都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扰,因其具有病程缠绵、容易复发的特点,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是男科疑难杂病之一。
李海松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学验俱丰,尤其擅长于男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特别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李海松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1、注重病机,瘀血阻络是其关键目前,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不规律,临床所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对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疼痛之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李海松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疼痛病位常与心、肝、肾有关,但病理因素主要与湿热、血瘀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所以不论从病因方面,还是从西医解剖及治疗反映等方面,其病机关键是前列腺部位的瘀阻所致。
前列腺疼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会阴部、小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疼痛为主,且前列腺触诊可见局部硬结、肿大。祖国医学认为这种疼痛主要是由瘀所致,符合“淤滞则肿”、“淤滞则凝”、“不通则痛”等理论。同时对疼痛的认识还有“不荣则痛”的机制。而“不荣则痛”主要因外邪侵袭或因脏腑功能不足,导致机体内气血阴阳不足以使脏腑筋脉失于濡养而导致相应部位的疼痛。
从病因来看,前列腺炎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除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以外,其中90%~95%以上的发病均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如常见的夫妻性生活不规律、嗜食辛辣厚味之品、久坐熬夜、长时间忍精不泄、寒冷刺激等,各种因素导致脉络瘀滞,不通则痛。
且前列腺属于奇恒之府,具有易虚、易瘀的特点。从解剖学来看,前列腺位置特殊,深居盆腔中央位置,且腺管呈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这种生理结构不利于前列腺液排出,也不利于炎症物质的排出,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尿液进入腺体,滋生,进而导致前列腺液正常排泄;而从血管走行看,进入前列腺体的动脉多较粗大,而静脉相对细小迂曲,易致血瘀。
故李老师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之疼痛时,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如临床常用丹参、王不留行、水蛭、土元、蜈蚣这些活血药物以达到祛瘀通络的作用,同时加以行气药物如川楝子、青皮、白芷以行气止痛,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诸药合用可起到活血、止痛、行气、通络之功效。
、辨证论治基础上注重化瘀通络的考虑慢性前列腺炎之疼痛,其病机特点,李老师认为邪实者多,体虚者少,血瘀贯穿疾病的始终,同时也受“久病入络”的影响。王琦教授认为瘀血、湿热、寒凝是前列腺络病的主要病因,而络脉不通不畅是其基本病机。
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的精髓,在治疗前列腺疼痛的时候既要看到前列腺局部瘀血的病理状态,注重活血化瘀的同时,又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证论治。
前列腺位居下焦,易于湿热侵袭,出现疼痛的同时可伴有小便频急,茎中热痛,刺痒不适,口干尿黄等。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的不规律,日久可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滞可加重血瘀,可出现小腹、会阴、阴囊部胀痛、尿频等。
上述实邪日久,耗伤精气,可致脾肾气虚,进而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部坠胀疼痛,同时患者整体感觉神疲乏力,纳少不运,气少言微,下肢酸重等。
另患有此病的患者,大部分心理负担较重,需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与患者多沟通,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增强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在辨证论治中注意加强应用通络药物,将有助于祛除诱因、改善慢性充血、促进引流及炎症纤维化的吸收和调整病人整体功能。
3、临床注重微调阴阳4、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李老师认为在现代医学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疾病,病因不清,症状复杂,千人千面,身心症状明显。虽然方法很多,但多是经验性的治疗,同时面临着挑战,与循证医学的要求相距甚远,治疗结果并不令广大患者满意,目前也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本文由国学髓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