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眠障碍有哪些?
A:睡眠障碍的种类很多,任何涉及睡眠与觉醒功能紊乱的疾病都属于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进入或维持睡眠、在不恰当的时间进入睡眠、睡太多以及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等;睡眠障碍常见症状:失眠、入睡困难、夜惊、睡眠过度、不良睡眠卫生、夜间磨牙、幻觉、梦行症、睡眠麻痹、睡眠呼吸暂停、入睡障碍性失眠、猝倒等。2.人为什么会失眠?
A:造成失眠的因素较为复杂,有的由心理因素诱发,有的由躯体疾病引起(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心脏病),而年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也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慢性失眠的患者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工作、学习上的焦虑影响了睡眠。后来就对睡眠特别在意,焦虑的对象就转移成了睡眠本身。越担心睡不好结果越睡不好,越睡不好越担心,于是就进入了死循环。要解开这个死结,需要降低自己对睡眠的预期。3.失眠的患病率有多高?
A: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压力逐步增加,睡眠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失眠障碍作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1/3的成年人有失眠的症状,其中10-15%的个体表现出有关的日间功能损害,6-10%的个体符合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4.哪些人容易失眠?
A:工作压力大的人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现在有很多的脑力劳动者,每天都需要加班,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想着白天的事情,想着工作的事情,压力非常大,长期这样就会失眠。失眠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长期这样,身体会越来越差。另外,喜欢在白天睡眠的人,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所以想要有一个好的睡眠,就要注意调整睡眠的时间。
老年人是非常容易失眠的群体,这是因为人的年纪大了,身体上的各项机能会发生改变,所以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5.失眠有哪些危害?
A:从长期的效应来看,睡眠不足的危害有:1、过早衰老,缩短寿命。失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降低身体素质,加速衰老,引发多种疾病,缩短人的寿命。
2、长期失眠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老年痴呆等。
3、记忆力减退、头痛。失眠后往往会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健忘等。
4、会导致焦虑和抑郁。长期失眠易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5、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失眠往往导致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心烦气躁,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
总而言之,长期失眠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6.总是在做梦,是没睡着吗?
A:正常人每晚都会做梦,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五分之一。人在一夜睡眠中一般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且在每个周期里都会做梦,梦大多发生在快眼动睡眠期。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4-6个梦,而在过度疲劳、生病、面临困境或重大变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就更容易做梦。老年人随着脑功能的退化,异相睡眠增加,就显得多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过分担心。所谓的“一夜无梦”,只是我们不记得自己曾在夜里做过梦。但如果经常觉得“夜长梦多”,则是睡眠质量不高的信号。人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夜里不停地做梦,也就意味着睡眠曾多次中断;睡眠时断时续,睡眠质量不佳,就可能会让人感到疲劳、精力不足。7.是不是一定要睡够8个小时?
A: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新生儿每天需要20-22小时的睡眠,而成年人而言一般需要7-8个小时(一般不少于6个小时),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的成人睡眠时间是7小时。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人睡眠时间长一些,如著名的长睡者爱因斯坦,每天睡眠时间为10小时,而另外一些人睡眠时间却很少,如拿破仑、丘吉尔、周恩来等每天只睡4-5小时。睡眠时间除了受年龄、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睡眠质量的影响,适宜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才是保证健康的前提。8.睡不着觉该怎么办?
A:在睡不着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感到着急、焦虑,努力的试图入睡,但这样往往将问题变得更糟。在睡不着的时候,打开灯,离开卧室,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比如在卧室以外的房间音乐、读书、练字、做手工、散步等,不要担心做兴奋性的活动让自己更没有睡意,不需要刻意培养睡意,直到你感到困倦的时候,再上床。睡眠就像落在你肩膀上鸽子,刻意去抓,是抓不到的。9.有什么检查可以确诊睡眠问题?
A:对于存在睡眠问题的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确诊睡眠问题。首先,应根据患者或知情人(如同床者)提供的症状线索,采集全面的睡眠相关病史。其次,了解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的晤谈。另外,还需要行进睡眠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各种睡眠相关量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体动记录等。10.失眠可以吃安眠药吗?
A:镇静催眠类药物,俗称安眠药,安眠药并不能治疗失眠。安眠药像每晚把脑子敲晕的棍子,并没有治疗功效。安眠药会加强神经传导物质GABA作用在脑部的效果,减少脑部细胞的警戒跟兴奋度,可以取代睡眠中枢镇静波的功能,而且威力更强。所以,安眠药既不能治疗精神疾病中最常造成的忧郁跟焦虑疾患,有时更妨碍了内分泌,如甲状腺亢进或其他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11.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可以改善睡眠?
A:1、尽量不要在卧室内布置过于刺眼的白色光源,黄色的暖调光源会更适合睡眠。2.尽可能将卧室功能与其他功能区分开,让床只用来睡觉。
3.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枕头,让身体能得到彻底的放松。选择的标准不一,适合自己是第一要义。
4.调节好卧室的温湿度及空气质量,一般来说24度,湿度60%左右人体感受最佳,白天记得多给卧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5.对声音比较敏感的,可以尝试用一些白噪音,例如风声、流水声,或是舒缓的音乐来辅助睡眠。请注意建立好歌单!不然随机到洗脑神曲,那你怕是别想睡了。
12.褪黑素能长期吃吗?
A:人体内分泌的褪黑素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促进睡眠的重要物质。但外源性的褪黑素,只是改善睡眠的保健品,不是药品,如果想通过补充褪黑素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需要谨慎。准确来说,褪黑素的补充能够促进睡眠,但不是治疗失眠。失眠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你是因为褪黑素的分泌不规律或者缺乏褪黑素导致的失眠(如时差导致、经常上夜班、老年人),那么服用褪黑素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如果你是由于焦虑情绪、压力过大、应激事件等导致的失眠,那服用褪黑素的效果会不尽人意。而且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调,引起一系列其他问题。因此,除非医生建议,不主张自行长期服用褪黑素。13.运动可以治疗失眠吗?
A:如果长期失眠,郁疾缠身,身体亏虚的情况下不建议跑步类运动了。因为身体越虚的时候,脑细胞功能不足(没精神,疲惫),身体为了调动能量,自动调动肾上腺素(让你兴奋),晚上睡觉也是需要气血的,持续分泌肾上腺素就会造成越累越睡不着还头疼的情况。虽然运动确实有好处,但是也不治百病。对于失眠的人来说,先要查出失眠的原因,潜意识还有未被解决的需求,满足好自己。运动虽然能分泌激素让人愉悦,但有时候愉悦并不是目标。14.睡前饮酒可以帮助入睡吗?
A:酒精可以助眠是很多人的误区。虽然酒精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但也会破坏睡眠结构。酒精短时间内可以帮助入睡,但很快就会代谢掉,喝酒助眠的人会在后半夜睡得很不安稳、多梦、早醒。而且由于酒精的脱水作用也会让你口渴、想去厕所,造成睡眠浅、半夜觉醒次数增多。此外,长期使用酒精也会出现酒精依赖等问题,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请不要使用酒精来助眠。15.倒班或者时差情况下,如何自我调节睡眠
A:如果是偶尔一次的倒班和倒时差,建议尽量保持原有的作息,这样尽管当时会比较困,但不会造成睡眠节律的紊乱。对于长期倒班的人需要注意调节生理时钟。总的来说有两个处理方向,一个是让生理时钟随着轮班时间调整,这种适合班表固定,且每次轮班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的人;第二种方法是让生理时钟尽量固定不动,不随轮班时间而混乱。这就需要设定一个能固定睡眠的区间,也称之为“锭锚睡眠”,也就是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研究发现,如果一天当中有固定一段时间的睡眠(即便只有四个小时),就能让生理时钟不至于混乱。16.有什么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失眠吗?
A: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最常用、也是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其中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即正确了解睡眠的知识,如规律作息、运动的重要性,不要过度补眠等;刺激控制疗法,即树立正确的床与睡眠的关系,在床上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不在床上玩手机等;睡觉只在床上,而不在车上、沙发上睡觉等等;睡眠限制疗法,即缩短躺床时间,提高睡眠效率;认知疗法,旨在调整关于睡眠的错误认知,降低带来的焦虑感;放松训练,从生理层面带动情绪的放松,协助入睡。系统的CBT-I可以从观念到行为,综合干预失眠问题。此外,音乐疗法、正念治疗等也可帮助治疗失眠。17.抑郁症患者也经常失眠,抑郁与失眠有什么关系?
A:抑郁症与失眠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抑郁症患者常有睡眠障碍,其发生率高达78%,除了失眠外也会有睡眠节律紊乱、睡眠质量差、嗜睡等形式。长期的失眠也可能会带来情绪低落,出现部分抑郁的症状。有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接下来3.5年发生重度抑郁症的风险是非失眠人群的近4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失眠及抑郁症的治疗,两个问题同时解决。18.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这是失眠吗?
A: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是失眠,而是一种睡眠节律的紊乱。失眠一般指的是“在有充足的睡眠机会下无法睡眠”,而晚上打游戏则是在主动保持清醒,白天睡觉也能睡得着,这不是失眠,而是认为原因导致的睡眠节律与外部环境的不匹配。如果想要调整的话,可以规律作息,尤其是需要固定起床时间,早上起床出门活动晒晒太阳,刺激褪黑素在晚上8-9点中的正常分泌,一段时间后生物钟便可恢复正常。如果还是不能恢复正常,且影响正常生活请及时就诊。免责声明:图文整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仅科普分享使用,无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医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二环东路号,是山东省一家集专业性、科研性于一体的医院,医院在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精神分裂、强迫症、疑病症、躁狂、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领域疗效显著。
如果您或是身边的朋友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千万不要耽误诊断随意服药,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您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直接发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