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书结构分明,衰老的37个迷思及其研究结论都明晰可见。适合普通读者快速略读,也便于有需要的读者按需要细读相关章节。
作者(琼·T·埃贝尔/丽诺尔·T.舒可曼)将想要打破的迷思分为五类: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自我方面的、生活情境方面的以及临终与丧失方面的。
TIPS
大多数关于衰老与老年人的迷思都是消极而非积极的,即“反老化”而不是“亲老化”。
迷思的本质——将事实扩大化与概括化。
本书中的许多“迷思”其实都是对衰老和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在西方文化中它们更可能是消极而非积极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会导致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ies),这一点已得到贝卡·列维及其同事所做研究的证实。
内容较多,今天讲第1-19个迷思,明天讲第20-37个迷思。
迷思1:在同老年人说话的时候,最好像与孩子交流一样——大声一点、慢一点,并强调重点
在与患有与年龄有关的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沟通时,最令人满意的说话方式就是采用合适的音量,而不是大声说话;说话的速度不能太快,但也不能慢于自然语速;话语中的关键语词尽量不含高频音。此外,如果所说的句子在语法上不是很复杂,并且说话者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来陈述信息,那也很有帮助。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说话的时候最好面对着老人,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视觉信息,比如说话者的嘴唇和肢体语言,从而有效地增进对话语的理解。如果即使这样,老年人还是不能有效地听懂信息,那么适当地改变措辞要比提高嗓门、放慢语速或采用夸张式语调要有效得多。老年语其实和儿化语类似,会使人产生被冒犯的感觉,从而使人不悦。
迷思2: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助听器对老年人都是有帮助的,但很多老年人太固执、不肯使用
对于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人们并没有高度重视。如果助听器选择、安装得当,并且老年人能够学会如何有效使用的话,那么助听器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沟通情况。但根据前面提到的统计数据来看,老年人似乎并不急于购买助听器;即使他们购买了,也不会经常使用。即便如此,如果仅仅将原因归结为老年人太顽固或目光短浅,那就将问题太简单化了。老年人不愿意使用助听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否认衰老、不想显得“痴呆”、费用高昂、难以正确地使用助听设备,以及曾经使用的老式助听设备效果不好等。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助听设备领域有效的教育工作者,那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去充分了解为什么许多老年人宁愿不参与对话交流,也不愿意佩戴助听设备。
迷思3:老年人过于担心自己会跌倒
如果你的同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今年曾跌倒过,那为什么你不应该担心一下自己呢?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那些跌倒过的朋友,再也回不到他们以前的生活状态了。显然,有的老年人可能会担心跌倒,但很难说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跌倒的威胁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应该被给予更多的重视。当然,如果这种担心限制了老年人享受户外生活,那就有点过度了。因为,真正的威胁其实是在家中!人们必须确保自己在房子里尽可能地安全。如果这种担心是有现实原因的,那么旨在减少担忧而不是降低风险的干预(即使是家庭层面的干预),就不能真正地帮助解决的问题。另外也别忘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会担心跌倒的问题。许多老年人都认为跌倒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迷思4:老年驾驶员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车祸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错误地认为老年司机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呢?显然,他们比那些年纪最小的司机开车更安全。他们对开车的时间和地点都很谨慎,也会系安全带,不会像年轻人那样酒后驾车。诚然,与年龄相关的知觉和认知困难会妨碍他们的驾驶行为,但老年人往往能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且我们的社会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使道路对他们来说更安全,从而对我们所有人都更加安全。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的空间还很大,而理解老年人在这方面的需要则是所有创新的起点。
迷思5:老年人不再对性感兴趣
最关键的就是,尽管确实有些老人不再对性感兴趣,但认为所有老年人都对性失去了兴趣的观点只是一个迷思。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管是在健康方面还是在性方面,都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但大多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去想象老年人的性行为(特别是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甚至根本就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迷思6:老年女性不关心自己的外表
老年女性似乎确实很在意自己的容貌。她们充分意识到了关于老化的双重标准,并且知道减少身体的衰老迹象对自己最有利。由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绝大多数整容手术都是女性做的了。幸运的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老年女性来说可能是更加友好的时代,最近有关时髦的老年女性的大肆宣传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女性能够在无须掩饰年龄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风格。
迷思7:老年人需要穿成人纸尿裤,还能怎么性感呢
尿失禁在老年人中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时会出现这个问题,但在许多情况下,这都是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的。然而,如果人们羞于向医生报告病情,那他们就不太可能得到所需要的帮助。但他们却非常有必要告诉医生自己的情况,因为尿失禁会给生活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显然,如果人们将尿失禁看作一种需要诊断和治疗的医学问题,那将是十分有益的。如果人们对这个问题不再有那么多误解,那毫无疑问,尿失禁给患者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减少,也会有更多的人去积极寻求治疗。
迷思8:对老年人来说,结婚总比单身好
总的来说,对于老年人是否结婚更好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应视情况而定。从经济角度来讲,结婚可能更好。当然,从生活照料方面来看,结婚对需要照顾的一方来说也会更好,而且如果双方都能满足彼此的需要,那他们将都能从中受益。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单身更好一些。婚姻能否带来益处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除非我们非常确定对方是合适的结婚人选,否则决不应该屈服于自己的结婚冲动。我们的一些老年朋友或亲戚可能很享受与我们介绍给他们的人约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和那些人结婚就会过得更好。
迷思9:年龄越大,头脑越不顶用
研究者发现,虽然衰退确实会发生,但通常发生在生命的较晚阶段,而且衰退的程度要比我们以为的小得多。流体智力(机械性智力)衰退的可能性要大于晶体能力(实用性智力)。此外,对于那些认为智力会随年龄下降的研究,我们无法确保参与研究的每个人都没有老年痴呆症初期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后,由于我们对智力的界定还包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术能力),因此概括性地认为老年人的智力会出现全面衰退是不准确的。
迷思10:老年人不能或不愿学习计算机技术之类的新事物,他们宁可用古董手机也不愿用智能手机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通过学习并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老年人也投身到了这场科技革命中。此外,陈(Chen)与佩尔森(Persson)的研究表明,与不使用网络的老年人相比,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更高。
迷思11:当人们变老时,他们会变得健忘,这就是痴呆症的征兆
表2—1 病理性与非病理性的认知困难实例
总而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健忘,不一定就会发展成痴呆症。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体验到各种形式的遗忘,某些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的遗忘未必就是痴呆症即将到来的征兆。
迷思12: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是一回事
总之,并非所有的痴呆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痴呆症,所需的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尽可能地进行准确的诊断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AD来说,处方药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减轻症状,但目前尚未有能够治愈或永久停止疾病恶化的药物;对于血管性痴呆(VaD)来说,对潜在风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止其恶化;对于路易体痴呆症(DLB)来说,对患者的居所或其他相关环境进行调整,以便其方便行动或不会轻易摔倒,并且细心地治疗与照顾他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其控制症状。最后,如果出现的类似痴呆症的症状是由营养不良、药物反应或低血糖等因素引起的,那就有可能是可逆的,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迷思13:阿尔茨海默病是无药可治的,所以别再浪费时间和金钱去诊断记忆问题了
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对记忆方面的症状进行早期诊断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第一,药物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第二,即使是进行性疾病(progressivedisease),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使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早发现、早治疗;第四,病人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做出一些重大决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梦想;第五,虽然有的个体出现了一些认知症状,但其所患的可能并不是阿尔茨海默病,而是其他可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有助于发现这一点。
迷思14:智慧源自年龄,所以老年人是充满智慧的
与大多数关于衰老的迷思不同,老年人充满智慧这一说法有着积极的内涵,因此反对这一说法似乎显得有点不地道。尽管如此,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并不支持老年人比年轻人聪明的说法。不可否认,有些老年人确实是充满智慧的,而且充满智慧的老年人通常也会有更高的幸福感。但是,年老并不代表一定有智慧。
迷思15:老年人容易上当,容易成为骗子的猎物
对于被骗的人数我们是无法进行准确统计的,因为很多人(无论老少)都羞于承认或报案;但是,即使我们有准确的数字显示老年人的被骗率更高,也不能直接下结论说他们被骗的本质原因就在于年龄。他们更容易被骗可能是因为骗子专门挑选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以及他们可用于消费的资产和所需要的产品更适合诈骗计划。此外,还有一些包括代群效应(如老年人更加客气)在内的其他原因,决策风格和认知处理方面的年龄差异也增加了他们被骗的风险。最后,老年人更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可能使他们容易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迷思16:老年人对于做决定太过谨慎
对反应时和做决定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当面对需要深思熟虑的选择时,通常来说,老年人并没有过于谨慎,他们考虑的信息要比年轻人少,而且通常会在没有系统地考虑所有可用信息时就做出决定,即使这些决定并非小事。某些时候,他们似乎更急于做出决定,甚至比年轻人做决定都快。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作为决策者,老年人要比年轻人谨慎。
迷思17:老年人都是疑病症患者
大量证据都不支持老年人更容易患疑病症的假设。当然,有些老年人确实会经常诉说身体的不适,但有可能他们在年轻时就是如此。毋庸置疑,“老年人都是疑病症患者”这一笼统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顺便说一下,还有一点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即使老年人确实有更多诉说身体症状的需要,那他们也并没有年轻人诉说的多,也许他们的行为方式正好与疑病症相反!
迷思18:老年人都很吝啬
被认为吝啬的老年人实际上可能只是在未雨绸缪,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孩子现在或将来的经济负担。节俭意味着谨慎,而不是浪费。不幸的是,对于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节俭可能被很多人理解成吝啬(不大方),所以“老年人都很吝啬”的迷思就自动传播开来了。可能老年人确实比他们的孩子和孙子更节俭,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节俭,他们才不需要向子女和孙辈寻求经济支持,而且甚至可能成为年轻一代的经济援助来源。
迷思19:老年人的脾气都很暴躁
一般来说,老年人并不会随便发脾气。除非出现上面提到的一些情况,如身体疼痛或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认知或知觉上的改变。沙伊贝认为,总的来说,老年人有着较高水平的情绪幸福感,“老年期可能是一个快乐与内心平和的时期,而不是暴躁与沮丧的人生阶段”。
还有18条,明天继续!太长了!
——文章太长——
——岁月太短——
感恩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