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做好疫情中的心理调节一

新冠肺炎是一场全国性的灾难。由于这次病毒潜伏期长达14-15天,这种不确定性为人们带来极大的恐慌。武汉已封城,其他城市也相继采取措施禁止人员流动,群体活动被禁止,正常生活的节奏被打乱。面对疫情,很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焦虑和恐惧,这些担忧恐惧,如果不断萦绕脑海,可能产生更多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从而带来相应的情绪问题,干扰睡眠和消化功能,降低免疫力。如果因此感冒,可能会增加疑病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新型肺炎,不仅威胁着身体健康,也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健康。为此,管商研修班给大家搜集整理了一版科学、专业的心理防疫手册。当你仔细阅读完这本小册子,相当于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和你面对面交谈。精要的心理学知识,有效的心理学练习,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都会帮助你完成一次效果显著的心理自助。我们希望,有更多人通过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缓解情绪上的恐慌和不安,淡定应对一切。心理防疫手册分为4大章节,我们会用4篇文章详述心理抗疫的方方面面。

第一章

疫情可能引发的4种心理压力反应

疫情可能直接带来以下四类问题,即:

01间接创伤性压力(SecondaryTraumaticStress)02急性应激反应(AcuteStressReaction)0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04丧失带来的哀伤反应(Grief)

(附注:如果本来存在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发作,惊恐障碍等,更易强化心理上的波动)

01

间接创伤性压力的表现

?当目睹或听闻他人经历的创伤时产生。?一般出现在医护人员上。

?但因本次疫情过于严重,媒体处于安全考虑大量传播疫情信息,并且人们主动寻求大量的信息,从而对普通百姓也带来影响。

人们强迫性地刷手机,不断了解最新动态,想了解疫情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大量的案例,比如谁又因“新冠肺炎”去世了;医生护士缺少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春节也回不了家;从而引发一种感同身受的痛苦,好像自己正在经历了身处“风暴中心”的人们的惊恐、痛苦和无助。

不仅如此,在不断被刷屏、转发的信息中还存在大量谣言、负面信息、对他人的中伤和嘲笑、甚至彼此争吵;这些都会加重焦虑、愤怒等,更加加重了间接创伤。

如果您或者身边的亲友出现了侵入性想法(在做其它事时会突然想到有关“肺炎”)、长期疲惫、忧伤、愤怒、害怕、难以集中注意力集中、不断做出有关“肺炎”的猜测、甚至回避社交,情绪衰竭,甚至生病。这些可能都是遭遇了间接创伤。

02

急性应激反应的表现急性应激反应(简称ASR)的症状可能由间接创伤带来,也可能由其它压力源带来,症状如下(简单心理,):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的生理不适,比如看到新闻不断流泪,难以入睡,还停不下来,担心错过一些重要信息,可能就属于急性压力反应的症状。为了收到重要新闻的更新,但同时避免焦虑的升高,可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另外,比如这次在某些省份就流传了飞机撒药的流言,导致村民半夜去挖菜,避免作物受到波及。如果遇到性质更恶劣的流言,很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情况。当下政府对本次灾情信息公开越来越透明化,大家一定要注意多搜集政府或其它官方信息,避免冲动。把担心转化成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行动可能包括:注意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尽量不往人多的地方去,吃好睡好,或者其它你能想到的方法,让自己身心放松。之后的章节也会提到,当你在努力向健康行动时,如果出现负面的想法和情绪该怎么做。

0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表现

如果上述的急性应激反应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一般持续数月,有时数年),且深受所扰,影响正常生活功能,可能会演变成PTSD。包括以下4类症状:

侵入的念头:如反复自动出现的记忆;令人困扰的梦境;闪回,好像创伤事件正发生在当下一样。回避:避免和创伤事件有关的人事物,以防回忆起或者想到不想要的记忆;避免谈论发生了什么或者他们的感受。负面想法和情绪:持续的扭曲的有关自己或他人的信念(如“没人可以相信”),持续的害怕、惊恐、愤怒、内疚、羞耻感;失去对以前喜欢做的事的兴趣;感觉与他人失去联结,疏远他人。

高警觉及相关反应:易激惹,爆发愤怒,莽撞的行为或自伤的行为;易被惊吓;注意力难以集中或睡眠问题。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早期的一些症状,要及早调整心理状态,避免PTSD的产生。04

丧失带来的哀伤反应

本次病毒疫情中可能带来的丧失包括:?信任感:o对政府丧失信任感:疫情初期,有人在武汉散布谣言:“因为人数太多,国家已经放弃我们了”,从而带来很大的恐慌。

o对红十字会等基金会的丧失信任感:“我们捐的钱,物资是不是真的能送到。”

o对医疗机构/人员丧失信任感:在医院,有好多人怀疑自己发烧是得了肺炎,但是做了测试后医生因为症状不明显且没有床位收治,拒绝病人住院,而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安全感:

o健康:复工之后,周围是否有传染源

o经济损失: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还要有维持事业的正常开支;出国的项目搁置;不确定疫情还要几个月结束可以复工,可以继续推进项目。

o人身安全:有在国外的国民怕被当地人攻击;或者无法回国。

?失控感:

o对自己身体的失控(如疾病带来的)。

o未来的走向:如食物或其它物流短缺。

o原本的工作安排被打乱;亲友聚会都无法参加。

?重要他人:

o如果有亲人朋友在这次疫情中去世,也会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处理哀伤反应。

丧失带来哀伤。哀伤是一个熟悉的行为模式的结束或是改变所引发的复杂矛盾的情绪。它分为五个阶段(Kubler-Ross,)。

拒绝:“这不可能是真的!”愤怒:“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为什么是我!”“这都是别人的错!”讨价还价:“如果可以不发生这种事,我就可以(好好过年等等)”抑郁:“我的低落和悲伤让我做不了任何事”

接受:“我可以平和地面对所发生的事“

如果你也经历了信任感或安全感的丧失,可以用下章介绍的技巧进行练习,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第二章

应对焦虑及恐慌的5种方法

应对恐慌,心理防疫的5种方法主要有:

01塑造正向思维02列出开心清单03压力管理技巧04养成规律睡眠

05学会自我关怀

在这次的疫情当中,很多百姓都觉得危机四伏,且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或者什么时候会研发出特效药或疫苗。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前,都会长期处在长期的压力当中。

本章将介绍一些在认知、情绪、行为层面的恢复心理状态的小技巧,可以自己做,或者帮助家人朋友,以应对压力。

另外,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最近过多的负面想法和焦虑情绪不正常,现在的变化都是由外在的疫情带来的,这些都是正常处于高压下的生理心理反应。正常练习应对即可。想一想过去你成功应对的那些困难,这次也放稳心态,积极行动!

01

塑造正向思维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负面的想法特别多,要刻意练习,建立积极自我对话的习惯。不只聚焦在负面信息上,把注意力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0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