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经症的朋友找我咨询,告诉我:森田疗法就是要接纳,但是接纳太痛苦,自己根本做不到。我问他:你都做了什么?他说:自己社交恐惧,一想到要出去见人,就很担心,害怕心慌、害怕晕倒、害怕别人笑话自己,于是就不敢出来了,只好自己呆家里,躺床上打了一上午的游戏,但是打完游戏起来就头晕、恶心,感觉浑身难受,都是这倒霉的社交恐惧害的我这样。我说:你连家门都没出去,要见的人都没见上,社交行为根本没有发生,那为什么会痛苦呢?
其实这种痛苦不是真实社交行为产生的痛苦,只不过是当事人给自己预设的一种场景,在头脑中编造了一个与人发生联系、建立交往过程的故事,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情节的发展完全是自己先入为主、自我虚构的编排。当他带着痛苦的心理预期去演绎这个故事的时候,痛苦就会发作,并且不断蔓延,以至于自己深陷其中,迷失自我。
神经症患者会非常善于给自己编故事,因为他们思维能力强大,演绎推理能力惊人,而且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过分自信。只不过,他们总是喜欢给自己编一些负面的、悲伤的、痛苦的、不好的故事。比如,疑病症患者就把自己想象成严重疾病的患者,害怕什么病,就演绎什么病,害怕艾滋病就是想象自己发热、出血、溃疡等;害怕狂犬病就想象自己口吐白沫、无法饮水进食,被家医院,狂躁而死;如果害怕精神分裂,那就想象自己疯疯癫癫,满大街乱跑;害怕尿羞症,就把自己想象成皇帝“出恭”,一要“尿尿”就跟着一群人围观,而且品头论足,说“长”论“短”。有时他们还非常喜欢“穿越”和“跨界”,前几天还担心自己是“狂犬病”,过了几天又开始怀疑自己是“精神分裂”。虽然,自己编的故事情节不同,但是主角都是自己,而且故事的结局都是大同小异:“我快不行了!”,“我没救了!”,“我永远好不了啦!”……
神经症患者编了这么多的故事,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从来没有哪个故事变成现实。就像很多咨询过我的神经症朋友,害怕心脏病发作,害怕猝死,自己却能跨栏扣球;害怕精神分裂,害怕自己疯掉,害怕满大街乱跑,却能考上正式教师编制,有些还可以出国留学……
所以神经症患者感到痛苦,只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编了一个可怕的故事而已。他们宁肯活在自己杜撰的故事里,备受煎熬,也不肯活在现实里,积极改变。
森田疗法要求“接纳”,是要我们接纳编故事的过程和痛苦,但是“接纳”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一旦做出改变,痛苦就会减弱。
一是“改变故事主角”。当我们知道自己故事中的恐惧只是来源别人的疾病和症状,故事的主角是他人,我们只不过是预支了别人的痛苦时,我们的痛苦就会缓解。
二是“改写故事过程”。森田疗法不是让我们继续编故事,而是让活我们在现实里,忍着编故事的欲望和冲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就是“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三是“改变故事结尾”。要把“我快不行了”改成“我能行”,把“我没救了”改成“我活得好好的”,把“我永远好不了啦”改成“我感觉到我每天都在进步”,积极的暗示是我们信心的源泉,也是我们康复的保证!
(个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需注明出处!)
清汶心理——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致力于森田心理疗法的学习实践,为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恐惧症、尿羞症等神经症患者提供有效的精神康复方案。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