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春天,我们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据澳大利亚心理健康专家警告称,疫情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大流行,其影响将更深远。那么疫情会带哪些心理影响呢?
1.替代性创伤:通俗讲,就是由于过度接收到他人的创伤信息,而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创伤(如看到悲惨的死伤场景等)。高发于灾后救援人员,普通大众因看到太多负面信息也可能被引发。情绪表现为持续的愤怒、羞愧、罪恶、忧郁等,很可能被下一次的悲惨信息而击中、崩溃。
2.“网络疑病症”与“肺炎疑病”:大量疫情消息使得人们对肺炎类似症状更加敏感,有的人不断搜索相关信息,越看越觉得自己感染了肺炎。其特征为:(a)重复且多余的网络搜索行为;(b)累积增加的消极情绪;(c)阻碍正常生活节奏;(d)不断寻求安慰。“肺炎疑病”具体表现为,有些出现医院看医院;有些感到被“新型肺炎”包围着,听到各类报道都心惊肉跳;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为此而导致病情加重;有人怀疑自己已经感染“肺炎”,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
3.其他因疫情引发的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1)封城宅家焦虑症:因疫情管控不能离家而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甚至出现出汗、心跳增快、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变得爱发脾气。
(2)躯体化:反复量体温,喝热水后量体温(导致体温增加);感无力、疲乏、食欲缺乏、胸闷、憋气等。
(3)抑郁情绪:感到悲观,精神不振,易哭,觉得没意思,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人出现体重下降。
(4)睡眠障碍: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
(5)强迫症状:反复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有的人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新型肺炎”的严重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等等。
针对以上症状,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在疫情后如何进行自我修复呢?
1.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
2.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