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我们常见到一些患者,他们就诊于临床各个科室,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不断寻求医学检查,却得不到任何阳性结果。尽管反复说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并给予再三保证,仍不能减轻患者的忧虑和躯体症状。我们将这一类疾病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
躯体化障碍
疑病症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躯体化障碍
胃肠道症状:打嗝、返酸、呕吐、恶心;腹痛、腹胀;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
呼吸循环系统症状:胸闷气短、心悸、紧张害怕、胸痛。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或大量阴道分泌物;痛经或月经不规则;性欲冷淡、性快感缺乏、性交疼痛、阳痿等。
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有瘙痒、烧灼、刺痛、麻木感;疤痕;肢体或关节疼痛感。
2.疑病症
患者是担心或坚信自己患上某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均不能打消其疑虑。用症状来代替疾病(例如:患者厌食、体重下降就认为自己得了消化道肿瘤;咳嗽就认为自己得了肺癌;胸痛就认为自己得了心肌梗死)。
3.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患者表现心悸、出汗、颤抖、脸红,部位不明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等,也包括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心因性呃逆、肠激惹综合症等。
躯体形式障碍的特征:
1.患者常存在各种躯体不适,且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症状可以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也可以遍及全身各处。可以长期固定不变,也可以不时变换花样或到处游走。
2.即使症状出现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患者仍排斥探讨心理病因。
3.患者认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的,要求进一步检查。由于结果常令患者失望,易引起医患关系问题。
4.有的暗示性很高,易对号入座。
5.临床识别率低(有研究表明,内科门诊中40%以上患者的躯体主诉查无实据,即使在外科查有实质性疾病者也只有60%)。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治疗。
2.心理治疗:支持性治疗:建立稳定医患关系。重视解释,避免过分频繁地躯体检查;认知行为治疗:病人放大了躯体感觉,认为症状就意味着疾病。认知行为治疗的两个基本目标:改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避免回避行为。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zz/1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