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夏治哮喘试试中医疗法,冬天不犯病

文/苏惠萍(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按照“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提倡“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质量原则,意思是在疾病发作时应使用止咳化痰等消除哮喘症状的方法,疾病平缓时应使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其扶正祛邪之法,与西医在缓解期进行的全身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有相通之处。这一理论是哮喘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中医认为,造成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衰弱,导致“痰”这种邪气长期停留体内不能消除,中医称之为“伏痰”。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在治疗时有针对性地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改善患者的全身免疫缺陷,消除气道炎症,从而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药物疗法主要有内服法和外治法。内服法——由于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冬病”患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气虚弱、肺脾两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气虚痰阻、痰阻血虚等多种类型,因此内服药物必须辨证选药,主要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补肺健脾、健脾益肾、温肾壮阳、化痰活血、温经通络为治则,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补肺汤、生脉散、二陈汤、六君子等,也可选用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生脉饮、金匮肾气丸、冬虫夏草制剂等。外治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穴位导入、中药穴位注射。均需选用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药物,应用不同的方法,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穴位的选择多为肺腧、心腧、脾腧、肾腧、膈腧、大椎等,每次可选3~4组穴位。中药穴位贴敷法,是将药物加生姜汁调成膏状,使用专用皮肤贴剂,将药物贴敷在相应的体表穴位上;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法,是将药物浓煎成汁,应用专用的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中药穴位注射,是将药物加工为针剂,应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体表穴位。非药物疗法冬病夏治哮喘除了药物外敷治疗,还有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腧、脾腧、肾腧、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一次,共15次。拔罐疗法取膻中合双侧膏肓、肺腧、脾腧、肾腧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一次,共15次。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日捏脊10遍,每日一次,连续30日。以上方法对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选用。三款药膳黄芪鸟骨鸡取黄芪60克,乌骨鸡1只。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放砂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放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作3~4次食用。坚持服用一个月,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与具有滋肾养血的乌骨鸡同炖,共起益气养肺、固表防感、滋肾养血作用。服用后能显著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虫草炖老鸭取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虫草放于老鸭腹内,加水炖熟,食一月左右即可见效。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的滋补药品,既补精髓又益肺阴,与滋阴补虚的老鸭同用,可起到补虚损、益肺肾、止喘咳作用。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老慢支病人服用。提示中医和西医对哮喘的认识是有区别的,西医所指的哮喘主要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不是所有的哮喘病人都可以采用冬病夏治,比如说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和血的病人不适宜冬病夏治;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宜冬病夏治,因为药物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均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9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