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肺病科冬病夏治特色疗法

简介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中医手段,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二、适应症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我院肺病科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适应症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中药穴位贴敷一、作用原理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

二、药物的制备

1、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等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2、药物制备过程中药制剂室完成。(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3、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目筛,备用。

4、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在5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5、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三、操作方法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肺俞、心俞、膈俞、肾俞、脾俞、定喘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穴)上进行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组方制成贴敷药物。

清洁皮肤,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中药离子导入30分钟。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4~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药物穴位贴敷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四、贴敷时间

农历夏至、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隔天一次,一般5-10天一个疗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五、注意事项

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后面的治疗。最后一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若皮肤出现水泡,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六、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法是一种集中药、电疗、磁疗、远红外线于一体的综合疗法,其深刻发掘中医中药调治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经络的特点,将特色中药经过特殊处理,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和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通过电热、电磁、超导功能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使中药在短时间内电离转化成有超强渗透性的药离子,并部分改变中药物理属性与药理属性,通过人体穴位、皮肤组织或粘膜直接导入人体到达组织间隙,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药物利用度,提高疗效,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进而收到特殊的治疗效果。

一、原理

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在电极与皮肤之间放置以药液浸湿的纱布或滤纸,通以直流电,药物离子即在同名电极的推斥下,经皮肤汗腺导管的开口进入机体;进入机体内的药物离子在局部皮肤浅层形成离子堆,使药物保持较高浓度和存留较长时间(比其他给药方法长),并以不间断的方式向组织释放药物离子而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直流离子导入仪具有中低频与人体相匹配的脉冲电流,刺激机体后,产生电力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从而使组织得以修复,机体生理平衡得以恢复。

二、操作方法

1.用蒸馏水配制成含50%乙醇溶液或50°白酒浸泡中草药,使中草药水溶性的生物碱、盐、苦味质、有机酸、蛋白质、鞣质、色素、酶等物质提取出来,也能使醇溶性脂油、脂肪油、挥发油、生物碱等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析出,并能使药液稳定、防腐。

2.浸润中草药液的极板衬垫须洗净、消毒,除去寄生离子,将中草药液均匀地洒在衬垫上。衬垫面积必须大于电极板。

3.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患部,并检查患部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可用橡皮胶贴盖后再治疗。

4.衬垫可取对置法或平置法安置在有关穴位。

5.检查仪器输出调节旋钮是否在“0”位,正确安置正、负电极。

6.开启后,缓慢调节电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不可有烧灼、疼痛感。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后如皮肤瘙痒,可涂止痒水或甘油,不宜搔抓及用水或肥皂洗。

2.患有皮肤病、各种急性传染病、危重病、严重心脏病者及妊娠妇女,禁

用本疗法。

3.治疗时注意电极板的金属部分不能接触皮肤,以免灼伤皮肤。

4.通电量大小以患者能耐受的麻电感为宜,不可有刺痛感。

5.在治疗中,不得改变电极板上的极性。如必须变换时,先将输出强度旋

钮退回至“0”位,然后变换极性,再重新调节治疗量。

6.离子导入所用的药液浓度宜高,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浓度一般为1%~10%左右。但是具体选用还要注意下列原则:①剧毒药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不宜盲目追求高浓度。这类药物导入过量易致严重副作用或造成皮肤损伤;②药物的酸碱性太强时,易造成皮肤有化学烧伤,因而药液浓度不能过高;③贵重药的浓度也不宜偏高,否则会造成浪费。

7.通电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度,通电时间太长,导入的药量并不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多,相反,还会相对减少。原因是皮肤在电流作用下产生了极化效应。在恒定连续电流条件下,通电时间一般限制在30分钟。

我科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支气管炎—哮喘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及阻塞性肺气肿有很好的疗效。

专家介绍

李新华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肺系临床治疗研究多年,对顽固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发热、慢性咳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病症的中医治疗和肺系病症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有较深研究,对肺系慢性复杂病症、寒热虚实错杂症的中医调理,以及运用中药膏方调治亚健康、慢性虚证等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每年熟稔开展“冬病夏治”气管炎的治疗。

开展时间

年7月1日起常规开展

地点

中医院住院部八楼中医综合治疗室

咨询电话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什么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8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