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国内资料显示,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证实疾病很多时候是与心理有关,甚至是大部分相关的,所以现在也有了一个名词叫做心身疾病。由于性格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躯体病症,统称心身障碍,按病情的轻重而分为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和心身疾病。心身反应是一过性的,而且是功能性的,例如害怕的时候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尿频尿急,伤心的时候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心身紊乱是慢性、迁延性的功能障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失眠、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器官神经症”、心因性疼痛等)、转换障碍(癔症的躯体表现)。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和心身疾病也是心身障碍的三个发展阶段。
心身障碍是心理原因引起的,通过症状应该可以解读心理原因,例如支气管哮喘发作起来很像哭泣,所以它就是替代性、象征性的哭泣或哭泣的象征,而哭泣是无助的表现。其实,感冒和鼻炎也像哭,也是哭泣的象征。一个人压力太大的时候会说“吃不消”,而消化不良和厌食症就是吃不消,提示精神压力过大。长期挑重担会导致颈肩痛、腰腿痛,如果没有挑重担而出现颈肩痛和腰腿痛,应该是“思想负担”过重。
治疗原则
1、心、身同治原则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应视不同层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支持疗法、环境控制、松弛训练、生物反馈、认知治疗、行为矫正疗法和家庭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均可选择使用。
2.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病因学因素,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病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这属于治本,但不容易。
3)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降低血压。
具体的预防工作包括:
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
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应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
对于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对于那些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帮助加以疏导。
至于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遗传倾向如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经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征象(如血压偏高)等情况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总之,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预防工作是多层次、多侧面的,这其实也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之一些严重的心理因素,亦或因为社会因素,以及创伤压力,病人常常会出现抑郁等情绪焦虑急于求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