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曾是一位神经症患者。她依据个人经历和专业素养,写成这篇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笔者认为,强迫行为其实是强迫思维的外部表现。比如,内心反复有“担心手很脏”的想法,外部就表现为不断洗手;脑子里总是反复“眼镜有没有歪”这样一个强迫观念,实际表现就是不停地拿眼镜下来检查。
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以焦虑和内心冲突为主要体验。有人说,强迫症是所有神经症里面痛苦程度最高的,甚至将其称作“精神之癌”,这个说法未免让人胆战心惊,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强迫症的痛苦和治疗难度。
笔者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早年的性格也很内向、敏感、完美主义,因此对强迫症患者朋友的内心痛苦非常感同身受。
强迫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的来访者会说,强迫症“生不如死”。何以这样痛苦?
前面说到,强迫症以焦虑和内心冲突为主要内心体验。强迫症状千变万化,但是变来变去,我认为不外乎内心那个“怕”字。“怕”从何来?可以是怕脏、怕脸红、怕别人觉得自己怪、怕得罪人、怕自己伤害别人、怕试卷没有检查充分等等。所以,第一层焦虑就是这个单纯的“怕”。这种恐惧感会让人不舒服。
强迫症患者的怕是千奇百怪的,被称之为症状的“泛化”。我听过一个奇特的症状,是担心自己买东西给别人的钱上面的细菌会伤害到别人!所以,这种“怕”是非理性的。
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很贴切:强迫症患者内心往往有一种不安全感,而头脑就会抓住这种不安全感,编织出种种担心恐惧的念头。这些念头是虚幻不实的,仅仅是那种不安全感的投射。强迫患者就是这样和这些幻相苦苦斗争,就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第二层焦虑就是对焦虑的焦虑。强迫病友的个性往往比较执着,喜欢钻牛角尖。当内心有痛苦体验时,往往执着于这种感受。此时注意力会变得狭窄;越注意这种感受,这种感受就会被放大及变得敏锐,最终固定下来。
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先生发现了感觉与注意的交互作用,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之所以固执,是因为害怕和排斥;而固执之后就容易对这类感受非常敏感,一出现就很害怕。甚至在事情还没有出现之前就担心会出现,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比如,还没有和人交往就担心会脸红;还没有开始读书就担心读不懂。这种预期焦虑,也是对焦虑的焦虑。于是这种焦虑和害怕就一层层循环下去,让强迫病友的内心一刻也不得安宁。
强迫症还以剧烈的内心冲突为特征,这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强迫与反强迫。前面提到了,就是产生了担心害怕的感受,却不想让自己担心和害怕。打一个常见的比方就是,反复洗手却不想让自己洗;另一种内心冲突就是,由于强迫患者的性格常常是完美主义的,凡事希望都做出一个最优选择。
一个来访者给我讲过一个例子:有一次,他腿骨折了,医院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打石膏,一个戴支具。打石膏便宜而且费用可以报销,支具贵但是方便轻巧,可以拆下来。这位患者一开始想打石膏,因为觉得便宜,都开好了费用清单,医生告诉他打了石膏就不能碰水,他开始犹豫,觉得一个月没法洗澡无法忍受,然后放弃打石膏,去了支具室;可是做支具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戴了支具也不是想拆就拆,拆下来可能戴不好。于是,他又纠结了,拖着受伤的腿回到了医生那里。就这样反反复复,支具室、石膏室来回跑了好几趟,无法决策。
严重的强迫患者整日陷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不能自拔,内心充满焦虑恐惧,根本无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