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来自于民间,是朴素的、简单的,是由我们祖辈反复总结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不敢学习?为什么要排斥它?学习中医其实很简单。
1中医最能帮助他人
作为中医人,我们致力于救死扶伤,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值得用一生去努力,去付出。
行医即是行善,是积德,凡是我们所想、所说、所做的是成就他人的,最终都会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更自然,更环保,中医懂得生命的全体,中医重视扶助正气,中医既可治小病轻病,亦能治大病重病危病。中医不是只会调理慢性病的医学,中医是能治疗急症的。
中医最贴近生活和心灵。我们知道,道在低处。行道,就要向低处行,而中医即是生活中的医学。中医绝不是高高在上的。中医理论虽然高妙精微,其实践却极接地气。
虽然中医理论是阴阳五行,但中医人绝不是老古董,相反,中医人是最有生活情趣的。因为中医人的心静,静则能安,安则能享受生活。
在中医人的眼中,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虽然毫不起眼,但都是有滋有味的。因为中医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最贴近生活的医学,中医人的生活,当然也都洋溢着情趣和快乐。
真正的中医人,一定心态豁达,他可以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不会害怕,不会彷徨,因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接地气的一个分支。
越是深入中医,内心越是安静,也越是强大。中医让人心灵成熟,让人灵魂升华,让人人格完善。我自己深刻体会到:深入学习中医,不仅提高医学水平,更滋养了心灵。
2什么人适合学中医
每个人对学习中医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好像练习武功,有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却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想成为一代宗师……思想不同,出发点也不一样,学习中医也是如此!有些小孩子的母亲,想学习中医,只是为了让小孩更加健康,不再受疾病的困扰。有些长期被疾病困扰的病人,学习中医,只是想让自己健康起来,能够健康地生活。有些从事临床的中医工作者,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目的是让自己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从事科研的人员,学习中医,是为了在疑难疾病的攻克上找到新的方法。也有的人学习中医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能够混口饭吃,能够养家糊口……学习中医并非都要求有悟性,对普通人而言,中医教给人们养生的方法,教给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兴趣就可以学习。但如果以中医作为职业,那要求就会高一些,懂得的就应该更多一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命关天,病人将生命相托,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则不是救人,而是杀生。在远古的洪荒年代,人类没有衣服,没有稳定的食物,为了生存,必须要适应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变化中寻找生存的方法,还谈不上健康长寿,只是为了生存,思想单纯,没有追逐名利,只是考虑怎么适寒温,怎么避风雨,每个人都是养生家,不然就没法生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有太多的办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变化,人类自身适应自然界的能力在不断下降,自然界稍有变化就会导致许多人生病。学习中医,就是让我们认识我们的大自然,认识我们自己的身体,从而让我们融入大自然,寻求健康生存的养生之道,寻求疾病的治疗之道。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中医,感受中医。因为学习中医就是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学习中医就是内视我们自己的身体。从原始、从本质中感受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所以,什么人适合学习中医呢?不是哪一类人,而是整个人类!学习中医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如果没有目的,只是盲目跟风,或者只是因为要上大学,而无可奈何地选择,学习是没有动力的!你学中医的目的是什么呢?3学习中医其实很简单
不少人抱怨,学习中医太难了,很想学,但不知如何下手,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中医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在这么多书籍中如何找到进入中医宝库的大门,好像真的很难,其实这既是中医的魅力,也是中医的短处。古代的中医大多是读书出身的文人,正所谓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成为良相或良医,是文人的追求。文人多爱卖弄文字,本身很简单的问题,在文人笔下就写得玄而又玄,好像不玄就不能证明自己有水平,就好像现代的有些诗,读出来只是一种感觉,却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其实中医来自于民间的医疗实践,在中医经方临床实战家涂华新导师的总结和提升下,转变成中医理论,然后再指导临床。中医,来自于民间,是朴素的、简单的,是我们祖辈反复总结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不敢学习?为什么要排斥它?学习中医其实也很简单。4仲圣经方传承经典
经方是汉代以前临床医方及方剂的泛称,以医圣张仲景所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为代表。经方组方严谨,疗效确实,经长期临床实践沿用至今。经方配方精简,主治明确,效验卓著,是后世医学者的必学之方。
仲圣经方讲座是由河南省知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涂氏中医正脊术创始人,临床实战型导师涂华新主讲。其授课着重教授经方临床,理论讲解浅显易懂,化“经方”运用之繁杂为简易,无中医理论基础,经系统学习,亦可切实掌握。
七年来,仲圣经方讲座从最初一期讲座只有3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一期讲座千余人,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仲圣经方“学即可会会即可用用即可效”的实战性与高效性。
在仲圣平台,我们见证了太多师友的完美蜕变,有太多师友从连常用中药材都分不清的西医,转变成为当地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的高手,他们的成长既超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5仲圣经方临床实战
听涂华新导师讲课,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中医小白也可以听懂。用药简洁,却又能药到病除,可谓用药如神,一个简单的方子治疗了难病,神奇如斯!听得师友们如痴如醉!值得大家效仿,学习!《经方临床实战讲座》以临床实用为主,深入浅出,涂华新导师用至平至易之言,把繁杂的中医体系用理论和临床互参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让中医爱好者,西医转中医,想在中医临床中提升的师友都可以复制运用。以零基础简单实用为主,学即可用。一、快速掌握中医基础辨证思维,轻松步入中医殿堂1.望而知之谓之神,学会一眼看到病人的面部情况,心中明了2.学会儿科辨证,从肛周、从指络,让所谓的哑科变的明明白白3.学会三根金手指,指尖听故事,从脉象的浮沉迟数弦滑,明确判定病人的体质状况4.学会从舌诊,到脉诊,从此以后摆脱诊断模糊性,舌脉相参,清晰明了5.学会六经辨证,从病人的四诊现象,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的基础情况知道证在哪里,从而确定用方,精准而效宏二、掌握临床常见方、轻松搞定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学会桂枝汤的临证应用,方证辨识,桂枝汤的煎服细节,如何让桂枝汤发挥最大的临床优势,使外证得治和荣卫,内证得治调阴阳,特效在妊娠呕吐。2.学会桂枝加附子汤在漏证中的精准治疗,方证互转中的细节把握。3.学会桂枝甘草汤这样一个小方的玄妙之处,方虽小,却可以四两拨千斤,两味药在心脏病中的特效应用。4.学会芍药甘草汤这个小方在拘挛性疼痛上的应用,突破芍药在量上的错误认知。5.学会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脱证中的精准应用6.学会救逆汤在小儿夜啼和烧烫伤中的应用7.学会桂枝人参汤在兼补脾胃上的特殊优势,放化疗后水米不进第一方。8.学会补脾七号在小儿纳差、免疫力低下中的调理作用9.学会柴胡桂枝汤在感冒后遗症中的拓展应用10.学会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小儿食积所引起的诸多病症中的治疗11.学会小柴胡汤在少阳证中的临证应用12.学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百余种病上的临证应用,少去两辈子的遗憾。13.学会柴胡桂枝干姜汤服一剂如神的应用,让自己充满成就感。14.学会柔肝合剂神方的临证辨识要点15.学会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少阴外感中的应用16.学会真武汤在阳虚体质中的应用,告别小白脸。17.学会附苓理中汤,涂华新先生独创,用于温补脾肾,下奶第一方。18.学会五苓散在秋季腹泻中,在闭合性腔体内水肿、积液所给病人带来痛苦的解决方案。19.学会临诊治病时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和态度20.学会怎样与同行分享临床成效,共同发展。21.学会自我树立目标,并向着自己的中医药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仲圣平台的一大特色:学即可会,会即可用,用即可效。涂老师讲的经方,通俗易懂且能快速应用于临床。在仲圣平台学习的师友们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基层,很多是西医转中医、中医零基础的小白,在目前而言的数万名学习者中,临床反馈都很好,有太多鲜活的病例可以证明这些了。请参阅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