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疑难病的论治绪论(本人历验撰写《华旭刘氏中医新论辨法●方论》)
------请详细阅读:
疑难之疾,多系症候错杂,病情迁延顽固,脉证相互矛盾,给准确的辨证造成困难,因此临证处理易于出现虚实失辩,寒热失别,标本失断,方药失选之误。--善治者精于医理,详审病机,明查真假,区别标本,推判转归,而巧用方药,以变应变,随变而治,致难症得解,化险为夷,收获佳效,以至痊愈!
诸症所病者无非人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失调;七情(喜、恕、忧、思、悲、恐、惊),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食积,劳逸、房室,虫证、失血外伤七种等因素致病。辨证,离不了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因辨证;宋代陈言根据汉.张种景《金匮要略》中的“千般疾难,不越三条”,将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类。凡由外邪由表入里,侵及脏腑为外因;内脏有病,自内部表现于外为内因;饮食劳倦、虫咬外伤引起病变,则属不内外因,病因辨证是根据人体发病的情况和疾病产生的症状加以分析,推断疾病研究是由三因中哪个原因所引起。然后进行治疗,设法驱除致病因素,以求治愈。
辨证,不同于辩病,也不同于随症。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作出的概括,如外感病、内伤病。症是疾病所表现的现象,如发热、恶寒等症状或舌象、脉象等体征。证是从中医学角度反映疾病的有关内容及正邪之进退,如外感病因风寒引起的属外感风寒证,由风热者则为外感风热证,等等;清代徐灵胎提出的“证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辨证之目的在于论治(或施治)。辨证是诊断疾病;而论治则为确定治则,拟定治疗方案,采取各种治疗手段如方药、针炙等去治疗病人。也就是说,病是对疾病全过程所具有的共同规律和特点的概括;证是在疾病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归纳各种症状和体征得出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概括。症,是症状,单独的症状和体征。
我所言诸多疑难病症,一般人看起来意思是衍词,不可能,太神...。但诸症之治,所谓奇难之症,谓难不难,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相应的一定规律。正如《内经》所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内在有病也可反映到外而察之。如望诊可以了解内在的病变等。)此也说明了少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并不难,善治者,虽遇疑难病症无成法可循,但若抓住其主要环节,举一反三,以自已熟悉的治疗方法和独特理论,去解决疑难病症或并不很熟悉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医者临证,每于平中见奇,奇中见平。我虽受家祖真传,不敢夸口博群书,精通诸医。但临证三十余年,擅审证求因,掌握病机,以常之药味治愈疑难重症。亦用奇方,起去积年之疴。
那么说说为什么近代一些常见病中西医久治而不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没有去细致的详查细诊、辨证论治。中医失去了真正的传统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使中医西化,了草诊治,比如,一些大夫为了门诊量,为了钱,无论你多大病,病多久,排多长时间队,抱多大希望。该你的时候,用不了三五分钟,最多不过十分钟即完事,开方交费拿药走人!或以各项验查拖延,或很久才能出的“结果”,然后大夫看“结果”开药治病。不知是大夫看病还是仪器看病!更有甚者是‘还问患者想吃什么药哇等等,经常拍片子用射线、吃大量化学药品等,只管眼前,不顾后果...---还有,长期以来,“中医药不科学”的轻率定论和根本性误导,使国人由上而下陷入了西医“科学”的大误区。按照西医机械唯物论和实证观,把万物之灵的人体等同于机械物件,只要仪器检不出病原物和病灶,就茫然无主,(仪器也只能检查出后期“有形”的东西,实际上能检查出来的就已经是后期的了,而中医就能提前诊断和预计后期之前的症状和治疗了。中医良医治未病、即治疗与预防。)但西医只要查出来,就不分个体差异,一律地用对抗疗法,同样的抗生素和激素,同样的输液、手术、放化疗等等(如果这时候找中医治疗,也只能给中医增添更难。甚至中医无法治疗“病入膏肓”的阶段...,于是同样地导致各种各样不可逆转的后遗症,重症,造成治疗中和治疗后的高致残和高死亡率。对于这种“合法”地杀人、“科学”地害人的疗法和药品,在中国,人们却死而无怨,被当作临床试验品,还要塞红包,医生下来高唱“成功”,患者上去千恩万谢。实际这样的西医医学是在一个大误区中草菅人命,患者在一个大迷失中任人摆布)。---西医的治疗一是对抗,二是杀灭,中医是和解调理,比如西医,消毒的消灭,中医的解毒和解。用在人体上就不一样了,西医消灭消除就不考虑人体脏腑的互生关系,相互制约关系,整体紧密联系关系等,而中医就不是了,所以中医不但注重这些,而且以生命的完整性,整体的统一性为实质去调理治疗各种顽疾,而西医只是舍弃性等等的机械消灭性理论。此类大夫处处有之,不足为怪!在现时的经济大潮冲浪中,真假“老中医”混乱,“变质”,或“失衡”,或“失传”或减少;现年轻的或得不到真传,或禀赋差,或也不深究,及将近失去纯正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又闭门造车,不付人体(包括中草药中的动植物)古今生理变化、现生存环境条件变化、饮食等变化的行医方法中走出来,以古方量治疗古人疾病的方法治今人疾病,是难以行通的。还有,有些人买几本偏单验方书就在网上等地“卖单验方”治病,孰不知单验方也是要对症的,分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不是一方治百病的,无论治什么病都需诊断辨证施治才能好的啊。...如果懂得点就去做医生,只求经济效益,或靠文凭吃饭,就像明白人说的,要是看医书都能治病,那就人人都是医生大夫了。现在中医西化严重,失去了传统正宗的中医疗法(理、法、方、药,辩证求因论治的诊疗根本)!所以,得不到真正重视的传统中医学事业的发展,令人担忧。....
另外,为了在治疗中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所用的药材必须有严格标准(如产地,等级,加工是否到位,缺少炙、炒、蒸、煮、烫、煅、煨、炮、吨、抄、淬、漂洗、闷润、浸泡、水飞、法制、制霜、发芽、发酵等辅配料制的工续,如九制熟地,必须用阳春砂仁等量为面,以黄酒数斤温泡阳春砂仁拌均与生地,以生地吸尽泡透阳春砂仁黄酒汁,方笼屉上蒸,白天蒸,晚上露,九蒸九晒方可应用,这样的炮制补而不腻等等),如果不加工炮制或加工不到位等都可能没有疗效或效微,甚则药性剧变,或毒烈之性未去,或异味未去等副作用多。或药房抓药不准确,如称药时,不是一付一味称放,而是一称分数付,大概分齐,该重的少,该轻的多,甚至不称而真的“看方抓药”∶即用手直接抓放分份。如在清●程国彭著《医学心悟》中说:“...药中误,药不真,地道药材力方深,有名无实何能效,徒使医生枉用心。药中误,失炮制,炮制不到非善剂。市中之药未蒸炒(没有加工到位,生来生卖),劝君审度莫用试。...药中误,称不均,贱药多称,贵药少称,分称不均,君臣佐使失偾事。...”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治疗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认为:做为大夫,你看的再好,方子也不能让其乱抓,或去外购不良之品。影响你的名声是次,若患者出现问题为谁之过?枉让患者吃苦,或耽误病情,或增加病重等。就象是很多类菜不是好厨师做不出好饭菜一样。还有,患者有病不早治,日久病重时让良医也费力,...或患者性急,吃药即想愈,不知病是蹉跎朝夕而生,也非朝夕而愈的。或者刚见微效即急又更换医生...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治疗的主要原因!
还有,具体用药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症状加减用药,临时配制成最合适于该患者的方药才有好的效果.只有这样好的才快,因为市场上没有合适某一个人症状的成药,成药一般是“普遍性的”,不是“真对性”的治疗配方。因为每个成药、经验方等都有他的不同辨证应用,而同一个病名又与每个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体质症状等等也是不同的。现在很多(97%)大夫都是拿一个方子,或者一种差不多都能用的成药,用这种成药治疗这类似的各种不同的患者,这是不会有彻底痊愈效果的,所以,有很多疾病都不能很快痊愈,形成慢性疾病,甚至又转化成更严重疾病!
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五行)之规律相生而又相克,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及正常功能...一脏有病会连及他脏的啊。诊断与治疗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病因不同、病史远近不同等而形成的病机病性后,再去根据不同的体征去[辩证治疗];---只能通过整体的辩证治疗,方能辩别清楚疾病的致病原因,达到治疗目的,如病机的转归,证型的归属等。‘对症治疗’是弊病:中医的理、法、方、药是治疗的根本。如果单以对症治疗,就会省去找病因,辨病性的环节。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标病虽治,本病还在,即中医西化的,失去传统正宗的中医辩证求因论治的诊疗根本,而且这样治疗过后还会复发或增添其它病症,使身体更弱,更无抗病能力,产生恶性循环!只有细致全面的整体辩证治疗,诊查、了解、分析、辨证用药。方能达到根治之目的。
自古就有一个道理:大意是一等中医大夫是能预防不让人生病,二等中医大夫是调理治疗已经生病了的人,这也说明说服让人预防不生病,做保健预防的事情是多么难啊。人们愿意接受治疗的过程,而不愿意接受平时的保健预防的事情,总是有理由忙于奔波,忽视点点滴滴身体在日日消耗的健康,保健预防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作息起居,饮食劳作,情志欲望,顺应天时地域!可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啊!
作为一个纯正中医,虽然不能完全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但治病一是要精诊断、辨证,二是精生理、病理,三是精药理、产地、炮治,四是精方理、配伍、准量,五是精煎药、服法......,缺一不可,缺一不治病!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疾病的治疗不要介于理论的治疗,书籍理论是经验和积累的成果形成的书本知识,而介于书本理论的知识还要在不断的创新中更新书本理论,所以不要介于原有的,框框中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律法框框”来确定疾病的治疗,这样是不可能治疗好患者的。就像明白人说的,要是看医书都能治病,那就人人都是医生大夫了。
还有,遵于中医的整体观念,那么在治疗各种疾病中也必须的以“气血阴阳,表里内外”(八钢),“千般疾难,不越三条”的纲领上来,也就是说中医在治疗各种内外妇儿科疾病时,都是必须遵循整体辩证统一的这些纲领的,都是可以达到辩证治疗而癒的,不像西医那么机械性的区分治疗的。鉴华佗云游行医遇到一个地方重视妇女的就专妇科,遇到重视小儿地区的就改儿科一样,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遵循“八钢”、“三条”来分析辩证治疗,就不难把各科的疾病调理治疗痊愈的!
仲景坊刘安时撰写(南阳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