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30秒简便预约挂号丨咨询医师丨心理咨询
在医院给医护人员送锦旗感谢信的事经常有,但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赠送自己手绘的油画扇子还是头一回。11月30日,医院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医护人员收到了一份患者敬赠的特别礼物——精美的油画扇子,而赠画的是已康复出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小仪。工作压力诱发精神疾病症状
提起小仪的病,要从2年前工作时与他人产生矛盾、受到刺激说起,从那时起,她就辞职在家,先后找了几份工作都做不下去,随后便出现敏感多疑、幻听幻觉等症状,怀疑家人朋友指责她。性格变得孤僻懒散,整天在家,不爱见人,不和人交流,易激惹,好发脾气。
年病情越发严重的她出现自语自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直到今年5月,家人才把她送到医院,全面检查后确诊她患有“精神分裂症”,收住我院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接受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工娱治疗、物理治疗(脑反射治疗、针灸、中医定向透药)、康复治疗(运动、作业疗法)等方法,在住院的2个月后,小仪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自语自笑、情绪易激动等问题也逐渐消失。治疗:
“不仅是医疗技术,更注重人文关怀”
由于小仪热衷绘画,治医院组织的绘画治疗,调整心境,重拾信心。“自从我住院以来,医院的关怀,感谢杜维豪主任、梁细苏医生、卢晓玉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不仅医治病痛,也安慰我们的心灵,医院开展的一系列工娱治疗活动,充实了我在院期间的生活”小仪说。小仪的主管医生梁细苏说:“不仅是医疗技术,我们同样注重的还有人文关怀,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像家人一样的相处,对患者的恢复也有很大帮助。小仪这种情况,在治疗方面更需要在情绪上予以鼓励和照顾,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些事不用安排,我们都会做到。”
康复出院后,手绘油画扇子作感谢
#患者手绘油画扇
小仪从小喜欢画画,“没事就爱乱画,画好了发在朋友圈里”。这次在医院住院,医院一面贴满感谢信的墙,上面贴着患者们感谢医护人员的真诚话语。她想,她也要用特别的方式感谢医护人员,于是,便萌生了把油画画在扇子上作“感谢”的想法。很多时候,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真情就是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自然流露。护士长卢晓玉说:“不管是锦旗、感谢信、还是油画扇,都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在我们心里,充满着暖意,非常感动。精神障碍患者内心细腻,你对他的好他们会记着的。”这只是医院医护人员用心守护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的一个缩影。在油画扇子的背后,医院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这也将激励我院更多的医护人员继续以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造福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
专家介绍梁细苏
慢性精神康复科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医院从事精神卫生专业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工作期间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和带教多名研修生,在省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有近40年从事精神疾病治疗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
擅长: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的诊疗。
健康-
卢晓玉
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毕业于黔南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4年,精神心理科工作8年,曾经在女重症病房、女轻症、男女混合病房工作,管理经验丰富。
擅长: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精神和心理护理,主动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强。
健康-
杜维豪
主治医师
医院慢性精神康复科女病区主任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辅修心理学专业,曾工作于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心理工作16年,进行过系统的精神科专业理论知识、临床与心理治疗培训,医院精神心理科进修,参加认知行为治疗的系统培训,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理论,融入各种精神和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
擅长:睡眠障碍、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癔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的诊疗。
健康-
·END·点击「阅读原文」,30秒预约挂号丨问医生丨心理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