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都容易患上什么病如何早期辨识

  所谓老年性疾病,是指老年人特有的或老年期易患的疾病。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健康人变老过程中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原发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耳聋、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肺气肿等。

二是人至老年期才容易出现的疾病,如部分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老慢支、肺心病、高脂血症、前列腺肥大、老年性白内障等。

老年性器质性疾病的早期辨识

01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

高血压,是公认的世界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渐趋升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在20%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有报道,70岁以上的老人中半数以上有高血压。老年人的高血压,多因血管弹性日趋减退(动脉硬化)所致。所以多以收缩期血压升高为主。

正常血压:舒张期血压为60~90mmHg;收缩期血压为90~mmHg。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血压值可有一定上升。上世纪末的统计表明:

表14-l中国中老年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51~55

84

80

56~60

84

82

61~65

86

83

此外,落实到个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基础血压。如某人年轻时基础血压多在60/90mmHg左右,现为88/mmHg上下,尽管血压似乎还在正常范围,但因其基础血压偏低,有可能其已患有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早期多出现轻度的头晕、头胀或头痛,颈项板紧不舒,有的则出现失眠多梦。这些早期表现容易受气候变化、情绪波动、体力劳累等因素影响。凡遇这种情况需及时定期地测量血压。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

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血压波动,延缓对心、脑、肾等脏器的病理损害,减少发生脑中风、心脏病的风险,故对于老年人非常重要。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脑动脉硬化是指脑部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管壁内出现脂质沉着,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从而发生动脉管胜狭窄。可想而知,由于脑动脉管壁狭窄,血流不畅,势必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思维、记忆等脑功能渐趋减退。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精神障碍,如健忘、抑郁、痴呆等,多与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损害有关。

脑动脉硬化的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其影响脑功能时,则可见到头晕、头痛、耳鸣、手颤、手足麻木、睡眠不佳、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其中头痛多为钝痛,且多出现后枕部或前额部。记忆力减退多表现为对名称及数字容易忘记,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有学者把头痛、眩晕、健忘作为脑动脉硬化的三个主要症状。

脑动脉硬化,中医学多认为其与痰瘀交阻、脑络不畅有关。

脑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脑部血管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脑中风,如脑血管破裂;另一类是缺血性脑中风,如脑血栓形成。

脑中风多由长期高血压、脑血管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继发。

有报道认为,脑中风发生前约70%的人有先兆:如突然出现短暂的眩晕欲仆或失忆等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可视作中风的警报。此外,如突然出现血压过低或过高、肢体麻木、性格反常、鼻腔出血等可能是中风的早期信号。

脑中风,中医学多认为其与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等有关。

02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于供血给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粥样硬化的斑块从血管壁突入血管腔,使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中医学将其纳入“胸痹”、“心痹”、“真心痛”范围,其病机多与痰瘀内阻、心脉不畅有关。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发达国家的流行病,欧美国家最多见。我国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增多、发病年龄提前。据回顾性统计分析,近30年来,冠心病的城市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长期血压、血脂偏高,形体偏胖,经常出现胸口憋闷。心悸气短、夜寐噩梦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应及早就诊。

冠心病,医学上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

心绞痛型冠心病,多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发生胸骨后或左前胸压榨性疼痛。剧痛时冷汗直冒,安静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数分钟后疼痛逐渐消失。这是由于心肌一时性血供不足所致。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管完全阻塞,导致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病人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类似于心绞痛,但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就应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03

老年人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45岁以上患病率急剧上升。糖尿病人中半数以上是老年人。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性,而其遗传因素的显性率在老年人中明显升高。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通常为“三多一少”。但老年人糖尿病多起病缓慢,早期未必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不少病人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才被发现,如血管硬化、高脂血证、周围神经炎、反复皮肤感染或尿路感染、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

04

老年性肺气肿

老年性肺气肿是由于年老肺泡衰退,弹性组织功能减弱而形成的生理衰退现象。其有别于阻塞性肺气肿,后者是多由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肺气肿。

老年性肺气肿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咳嗽、咯痰。病变发展后,可在运动后感到呼吸短促、随着病变的加重,在休息时亦感到呼吸困难,有的口唇和手指甲、脚趾甲呈紫色,称之为“紫绀”。病变至一定阶段,胸廓前后径变大,肋间隙增宽呈圆状,称之为“桶状胸”。

老年性肺气肿,中医多辨为肺气虚损,肾不纳气。

0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十分常见。女性多从绝经前后开始。男性多见于55岁以后。女性发病率数倍于男性。

年老以后,内分泌功能减弱,尤其是性腺萎缩,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脱钙,蛋白质合成减少,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可以出现全身骨骼、关节、肌肉酸痛及乏力,并可使老人身高缩短,佝腰屈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骨骼的脆性增加而容易骨折。至严重阶段,剧烈咳嗽、突然起卧、不慎转侧等均可能导致骨折。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多与肾精亏耗,骨骼失养有关。

06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多指女性绝经期前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其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目前医学上对更年期又分为更年前期、更年期、更年后期,合成围更年期,故该病又称“围更年期综合征”,约半数更年期女性会出现相应症状。

事实上,男士也有更年期,其出现的年龄稍晚于女性,一般出现五十四、五岁以后,其更年期所出现的不适症状也不如女性明显和常见。男性更年期的出现与雄激素分泌减少,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有关。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月经失调。这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见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然后不规则,逐渐量少、经停。也有一开始即见经期缩短,经量减少,或骤然停经。

二是血管功能失调。多见潮热、多汗、头痛、心悸等症。其中阵发性潮热汗出最为突出,多从胸部向头颈部放射,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不等。血压升高或波动的现象也较常见。

三是精神神经症状。多见烦躁、易怒、抑郁、多疑、失眠、健忘等症。也有表现为皮肤麻木、嗅觉异常、味觉障碍等感觉过敏的现象。

男性更年期也可以表现为抑郁、烦躁、失眠、头痛、困倦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多为阴阳失调,肝肾亏虚。

07

部分恶性肿瘤

中老年是恶性肿瘤的高发期,如肝癌好发于40~50岁,胃癌好发于50~60岁,肺癌好发于60~70岁。老年人患癌的内在原因是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以致在新陈代谢中出现的异常细胞不能被识别和控制。

有文献报告,上海老年人中肺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胃癌、食道癌、肝癌。老年妇女中乳腺癌较为常见。此外,前列腺癌、膀胱癌等也好发于老年人。

作为癌症的早期信号,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一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肿块,尤其是质地坚硬、较为固定的肿块。

二是不明原因的出血,如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呕血或黑便、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涕中带血、乳头出血、绝经后阴道流血等。

三是如进行性贫血、进行性消瘦、无痛性黄疽、果酱色大便。上腹部不舒、吞咽困难、溃疡经久不愈、黑痣增大等。

08

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早期征兆

老年性精神障碍,亦称“精神老化”。

a.老年人睡眠障碍

据统计80%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或睡眠障碍,其表现形式多样,如表现为人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早醒或夜寐多梦。睡眠障碍容易引起或加重老年人情绪不稳定、体力不充沛。

b.老年人抑郁症

老年人中患有抑郁症约占7%-10%,而患有老年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可达50%。抑郁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严重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抑郁症的表现多为情绪低沉,终日叹气,情感淡漠,坐立不安,对事物失去原有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出现厌世情绪。

c.老年人多疑症

老年人多疑症中最常见的是疑病症,总是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即便经医生检查、诊断和解释后也无济于事。疑病症病人多不惜工本,到处求医。其自诉可限于身体的某一器官、部位,也可遍及全身,症状可轻可重。其中疑患癌者最多。此外,老年人中无端怀疑社会、亲友、家人嫌弃自己、亏待自己的现象也时有所见。

d.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组织老化、萎缩,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广泛损害所致的智能障碍。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判断力、感觉能力、思维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情感反应等的减退或障碍,但无意识障碍。后期发展至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编辑:医院宣传科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1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