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财富,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晚年生活的幸福度。在对大量老年人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老年人心理问题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1、自卑情绪
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老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严重残疾,基本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总觉得无地自容。另一类是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家庭条件不如人,子女不如人等,比人低三分,自我封闭。
常做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家表示,自卑心理最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这类心理障碍,给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2、抑郁情绪
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大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抑郁的情绪。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因此消除老年朋友的抑郁情绪,是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
3、恐惧和忧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这些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孤独和寂寞
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此外,还有病症袭来时的死亡临近感也容易笼罩着老年人的内心。
这让老年人常表现出两种情绪,要么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要么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这类负面情绪是医生做老年人心理咨询时最常遇到的心态。
老年期的自我心理
保健与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老年健康的主题。退休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实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可从下面几点做起。
1.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科学用脑退休后步入第二人生,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进入老年需要更新观念,老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需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知识。另外,“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老年人还应该更新自己的电脑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上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