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呵护小康来帮忙护士节特辑致敬人间

使

5.12国际护士节

在抗击新冠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护理人员承担着高风险、高技术要求的护理工作。在疫情面前,护理人员是天使,也是凡人;他们有恐惧、有不甘、有担忧、有焦虑……这些情绪一旦过载,定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

“健康云”特约咨询师王燕从心理建议方向,给广大护理人员带来“如何心理自助”的方法,以帮助大家调适心理状态、促进自我心理防护。

护理人员常见的应激源

(1)被感染风险;

(2)护理工作高负荷强度和劳累;

(3)专业技术是否熟练、独立处理护理问题的考验;

(4)面对重症患者、甚至死亡的无助、自责;

(5)对家人牵挂和担心;

(6)密闭环境多重防护带来各种不便等。

然而,上述这些由此而产生的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困扰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及早识别和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保持情绪稳定,保持抗击疫情工作的连续性。

下面与护理人员分享一些调适心理状态、促进自我心理防护的方法:

1

接纳自我,坦然面对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趋好,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着过度疲劳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经常需要与被隔离的疑似人员接触,被感染的心理压力随时存在。在面对未知的应激状态下,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或者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出现烦躁情绪,都是正常的。

要记住:医学不是万能的,接受不完美和失败是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的客观认知。疫情控制和患者的医疗救治很多时候不是由医护人员个人能力决定的,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护理人员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度苛责自己,只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坦然面对,保持心态平和。

2

调整认知积极暗示

面对看不见的病毒,有时会因为过度担心被传染,而出现多疑和灾难化想法,甚至出现胸闷不适等疑病症状。会担心自身是不是染病了、会不会死、是否传染家人了等。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去反问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现实,支持和反对的证据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通过自我分析察觉自己焦虑想法的不合理性,用更理性的想法去替代,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帮助自己战胜恐惧。

3

规律生活,放松减压

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要尽量做到规律休息、吃饭,这能保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在规律生活作息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的放松方法:如听音乐、看娱乐视频、打游戏、做运动或坚持自己的某些兴趣爱好;进食自己喜爱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

此外,可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让肌肉体会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或者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自己;也可以做一些正念冥想练习,相关指导语和信息在网上可以很轻松查到。

4

加强交流寻求支持

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0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