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
1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经相关病毒分型检测,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10日完成了病原核酸检测,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nCoV)」。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此病对公共卫生造成最大的威胁是潜伏期就具有楹强的传染性,而且潜伏期较长,一般为3-7天,最长可达14天。(摘录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4
我们怎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在家休息。
(2)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目前市面上有带呼吸阀的口罩,但这些呼吸阀是单向防护,只保护口罩佩戴者,不保护周围人群。主要应用于工业防尘口罩和防雾霾(PM2.5)口罩,如果具有传染性的人佩戴了带呼吸阀的口罩,周围人群仍然处于风险之中,并不具有保护作用。为防控疫情,医务人员、可疑感染者、普通人群,均不宜佩戴带呼吸阀的口罩。
(3)随时保持手卫生,采用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前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5)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适度运动。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
5
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何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能完全明确造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宿主。但根据已有研究可以肯定的是,食用野味、接触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在野生动物病毒传播至人类社会中的「元凶」。
二、当下疫情易引发的负性情绪有哪些?
在较严峻的防控形势下,人们多易出现疑病、焦虑恐惧情绪、躯体化、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等心身表现。
1
疑病:有些略有不适的健康人却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感到被“新型肺炎”包围着,听到各类新媒体的报道,都心惊肉跳;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为此病情加重。
2
焦虑恐惧:有些出现低医院看医院;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失控感;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以至于有的出现出汗,心跳增快,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有的变得爱发脾气。因对疾病存在较多的未知信息,确诊患者最易出现恐惧情绪。
3
躯体化:反复量体温,喝水(热水),然后体温增加(喝热水后量体温,体温会增高),感到无力疲乏,没有食欲,胸闷憋气等,导致发热门诊量增加。
4
抑郁情绪:悲观,精神不振,容易哭泣,心情不佳,觉得没意思,食欲不振或暴食,体重下降;因目前并无特效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别是确诊患者久治不愈,易出现抑郁情绪。
5
睡眠障碍: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缩短,昼夜颠倒等情况。
6
强迫症状:主要是反复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的反复想有关”新型肺炎“的严重后果,且为此感到非常痛苦。
7
为了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可以通过
(1)制定计划,给自己建立合理的规律作息稳定生活,吃好睡好,运动好;
(2)控制负面信息的摄入,接收太多会加重恐慌情况,多花时间做一些令自己感到高兴愉快的事情;
(3)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包括焦虑、害怕、愤怒等;
(4)进行自我鼓励和肯定,坚定信心;
(5)与亲朋好友之间建立联系,寻求或提供支持和关心。
三、你遭遇了网络疑病症吗?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更快更多的信息,但是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搜索和焦虑之间,特别是近期大量关于疫情的消息,使得人们对相似症状更加敏感,这时,我们可能遭遇了“网络疑病症(cyberchondria)”。
1
什么是网络疑病症?
它是一种与医疗信息搜索有关的异常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重复且多余的网络搜索行为;累积增加的消极情绪;阻碍正常生活节奏;不断寻求安慰。
2
怎么克服网络疑病症?
(1)不要自欺欺人
或许你的病症真的严重,但或许你只是在吓唬你自己。但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坦诚地接受你的任何反应和情绪,抗拒某一种情绪和结果会使你更加沉浸在这种负面的思维中。同时,我们在搜索信息的时候要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和朋友联系的时候,相互多谈经历和感受,不谈未经验证的二手信息。
(2)学会质疑你的信念
找一只笔和一张纸,试着记录下你的想法:是什么让你出现了现在的想法?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找到这个想法的对立面,看看有什么证据是支持这个对立想法的?最后,与想法们拉开距离,然后判断你原来的想法是否是真的。
(3)试着冥想和放松你的身体
焦虑本身就会使你的身体变得紧绷,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所以在这个时候,清除你的焦虑也很重要。冥想和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你的身体,当你的身体放松了,心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我们也可以一起学习应激下的身心安顿法:
呼吸:慢下来,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呼吸是生命的根本,可以有意把注意力带到腹部,做几次深长的腹式呼吸。深呼吸可以降低压力,改善情绪、提升注意力。
打一个给一个你信任的亲人、朋友或者社区中的支持性资源打个电话。或者给你觉得可能有需要的朋友、家人打个电话,并问问他们正在做什么。有时候,去支持别人也是一个帮助自己改善情绪的好办法。
着陆技术:如果你发现自己极度担心或焦虑,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感觉一下双脚跟地面的接触,身体跟椅子的接触。动动手指头和脚趾头。环顾一下四周,快速地命名一下你所看到的各种东西。想一想一个你爱的或者深爱你的人的面容。哼唱你喜欢的童年时的歌。呼吸。
改变:如果你整日坐着,请站起来,伸展一下身体,走动走动,给脸上泼一点冷水,或者干脆洗个冷水脸,呼吸新鲜空气。如果你整日忙个不停,给自己留几分钟,安静地坐一会儿,做一个“三步呼吸空间”的练习。
五指感恩:花一点时间,写出五件让你感恩的事情。或者板着手指头,说出五件让你感恩的事情。这样做的时候,请面带微笑。研究发现感恩练习可以让人体验到更大的平静、喜悦,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以及更深厚、更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补充能量:如果你觉得情绪化、迷惘、疲惫或者脾气有点急,你可能是饿了或者渴了。暂停。花五分钟时间休息一下,喝一点温凉的水,或者吃一点健康的小吃。
这些练习看似简单,如果你投入去做,它们会帮助你安顿身心,并帮助你与你的支持系统保持联结。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在重大应激性事件后使用,也可以用来应对日常压力。
(4)转移你的注意力
身体上的不适并非你的整个生活,也不要让它占据了生活的重心。除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wsah.com/ybzby/10571.html